口腔粘膜资讯中心 Topics
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患者角朊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作者:佚名 日期:2007年02月27日 来源:不详 浏览:

核心提示:
P class=jie align=left>  摘 要:目的:探讨口腔粘膜上皮角朊细胞(KC)和细胞因子在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SF)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从正常及OSF组织培养出KC(NM-KC和OSF-KC),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培养细胞上清液中内皮素(ET)和β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水平。结果:OSF-KC分泌ET和TGFβ1水平均高于NM-KC(P<0.05),且两者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外源性刺激导致的KC活化及其分泌的ET和TGFβ1的改变可能在OSF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r


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是一种慢性、隐匿性、具有癌变可能的炎性疾病。尽管研究表明OSF的发生与咀嚼槟榔习惯密切相关[1],但其发病机理仍不明确,多数学者在研究OSF的发病机理时把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作为主要研究对象。FB位于粘膜下组织中,是合成胶原的主要细胞,无疑在OSF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2,3]。但在咀嚼槟榔过程中,与咀嚼物首先接触的是口腔粘膜上皮,而不是粘膜下组织;而且临床上发现除与咀嚼物密切接触易受摩擦等机械损伤的部位,如颊、舌、牙龈等外,与咀嚼物不密切接触,理化刺激难以直接到达粘膜下组织的部位,如软腭、口底等也可出现纤维病变[4]。近年的研究表明皮肤和粘膜角朊细胞(keratinocyte,KC)能分泌包括内皮素(endothelin,ET)、β1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在内的多种细胞因子[5,6],它们与纤维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笔者推测:OSF发生中,外源性刺激物除可直接通过被破坏的上皮屏障作用于粘膜下组织外,还可能通过刺激上皮细胞,产生如细胞因子等的间接作用使FB增殖,从而导致胶原堆积。

  1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DMEM培养基、小牛血清(杭州四季青生物制品厂)、分散酶Dispase Ⅱ、胰蛋白酶、兔抗人细胞角蛋白抗体(Zymed公司)、鼠抗人波形蛋白单克隆抗体(Zymed公司)、内皮素放射免疫检测试剂盒(购自北京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TGFβ1 ELISA试剂盒(购自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为美国Genzyme公司产品)、24孔培养板(Nunclon公司)、γ计数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发研究院)。

  1.2 方法

  1.2.1 KC的培养与鉴定 标本来源及KC的培养、鉴定方法见参考文献[7]。

  1.2.2 ET的测定 将KC细胞以2×105/ml的密度接种于24孔板,待细胞达70%~80%融合时,换用新鲜培养基。培养48 h,收集培养细胞上清液,-70℃保存,用于检测ET和TGFβ1。采用ET放射免疫药盒,使用GC-911放射免疫伽马计数器,严格按药盒要求的操作方法检测标本中的ET值。每1组均设3个平行孔。

  1.2.3 TGFβ1的测定 由于细胞分泌的TGFβ1一般为非活化型,需进行激活后再检测,取200 μl稀释液加入到200 μl细胞上清液标本中,再加入1 mol/L HCl2 20 μl 2~8℃放置1 h,使TGFβ1激活,然后加入1 mol/L NaOH 15 μl进行中和。采用市售TGFβ1 ELISA试剂盒检测样品中TGFβ1含量。在450 nm处读数,记录OD值,绘制标准曲线,以样本的OD值推算TGFβ1浓度。

  1.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OSF-KC分泌ET和TGFβ1的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检验标准α=0.05。

  2 结 果

  KC分泌的ET及TGFβ1水平:由表1可见,口腔粘膜KC能分泌一定基础水平的ET和TGFβ1,而且OSF-KC分泌的ET及TGFβ1水平均高于NM-KC的分泌量(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发现OSF-KC分泌的ET和TGFβ1之间呈正相关(r=0.968,P<0.05)。

表1 口腔粘膜KC分泌的ET和TGFβ1水平(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患者角朊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变化±s)

组别 ET(pg/ml) TGFβ1(pg/ml)
NM-KC 14.641±15.796 2505.025±1486.676
OSF-KC 96.983±17.802* 4661.642±783.893*

* OSF-KC与NM-KC比较P<0.05

  3 讨 论

  口腔粘膜上皮细胞多为KC,近年的研究表明KC不但能产生许多大分子量分子(如细胞角蛋白及粘多糖)保持口腔粘膜生化及物理的完整性;而且可分泌一系列具有免疫、炎性、增殖性特点的细胞因子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相关阅读:

    上一篇文章:口底粘膜下脂肪瘤一例
    下一篇文章:血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在SPF大鼠口腔中的相互作用
    0% (0)
    0% (10)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
    关于我们广告业务联系我们版权说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kqq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 口腔医学网 | 牙周炎 | 口 腔挂图 | 牙齿矫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