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不明,可能与下列因素相关:
1.遗传倾向或先天易感性:有遗传倾向或先天易感性,父母均有RAU,子女发病率为80%~90%;双亲一方有RAU,子女发病率为50%~60%。约40%~50%的患者有家族史。
2.创伤:有些病人认为是创伤引起的溃疡,因为早期有刺痛感。
3.感染:可能有病毒、细菌感染。
4.自身免疫:血清中可检测出抗口腔粘膜上皮细胞抗体。类似III型或IV型变态反应。
5.胃肠道功能紊乱:有研究报道,10%RAU伴有胃肠道溃疡;30%RAU的发病以胃肠道功能紊乱为诱因。
6.贫血、营养不良:如维生素缺乏等。
7.内分泌紊乱:激素水平失调,内分泌功能紊乱,女性多见。
8.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睡眠不佳引起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导致发病。
临床特点: 1.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典型表现:
1)发病年龄多在10~30岁之间,可在儿童时期发病,青年时达高峰。
2)不规则周期性发作。
3)女性多见。
4)好发于唇、舌、颊以及牙龈、口底、软腭等。
500)this.style.width=500;" border=0>500)this.style.width=500;" border=0>500)this.style.width=500;" border=0>500)this.style.width=500;" border=0> 5)开始粘膜有充血的红斑,中央部位形成溃疡,逐渐向周围扩展,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浅层溃疡,直径约为0.5cm,通常为单发,也有时可多发,疼痛明显。
500)this.style.width=500;" border=0>
6)一般在7-14日愈合,不留瘢痕,但可再发。
7)病变具有自限性。 2.RAU的临床特点符合免疫功能异常的表现: 1)不需外界动因,自然发病。
2)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又可自行缓解。
3)有遗传倾向、家族倾向性。
4)用肾上腺皮质素,左旋咪唑等调节免疫的药物有治疗效果。
病理特点: 早期粘膜上皮水肿,细胞及细胞间均可发生水肿,上皮细胞间有白细胞移出,以后上皮溶解、破溃、脱落,形成非特异性溃疡。 也有在上皮下方形成疱,然后上皮脱落而成溃疡。溃疡表面可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所形成的假膜,有时表面为坏死组织所覆盖。溃疡部位为密集的炎症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为主。
500)this.style.width=500;" border=0>500)this.style.width=500;" border=0> 粘膜固有层中胶原纤维水肿、玻璃样变性。结缔组织纤维弯曲紊乱、断裂,严重时胶原纤维破坏消失。炎症明显,大多为淋巴细胞,其次为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溃疡底部炎症仍密集且多在血管周围。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管腔肿胀甚至闭塞。
500)this.style.width=500;" border=0>500)this.style.width=500;" border=0>
病变组织周围上皮基底膜区可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血清中可检测出抗口腔粘膜上皮抗体。唾液中的SIgA含量在发病期升高,缓解期降低。
500)this.style.width=500;" border=0>
分类: 1.轻型阿弗他溃疡 (minor aphthous ulcer,MiAU): 占80%以上,溃疡好发于角化差的口腔粘膜,如唇内侧、舌尖、舌缘、舌腹、颊粘膜等。开始为小红点,灼热、刺痛,逐渐扩大为2~3mm的溃疡,表面有一层淡黄色的纤维膜, 周围粘膜呈红晕状,痛剧,影响进食。溃疡1~3个,7~10天内逐渐愈合,经过一段时间后又复发,间歇期长短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