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调查结果可见,中年人牙列完整率为53.06%,略低于2000年流调结果(57.27%),失牙平均数为1.19颗,较1995年全国第二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的0.88颗高,也略高于2000年福建省第二次流调结果的1.08颗[12],但未发现牙列缺失情况,说明中年人牙列的主要问题是牙列缺损。农村地区的牙列完整率高于城市地区,失牙平均数则低表3 福建省老年人失牙频数表表 4 福建省中老年人失牙平均数比较于城市地区,除了饮食结构的影响,也可能与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欠佳,未及时拔除患牙,口腔内残留较多残根残冠松动牙有关。男女人群的各项指标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性别因素不是可能影响失牙的主要因素,受教育程度、牙科知识指数、牙科态度指数、牙科恐惧、家庭物品拥有指数、刷牙频率、吸烟习惯、最后一次看牙间隔时间等因素影响 [34]。
老年组的失牙平均数较1995年全国调查结果(9.86颗)高[2],也略高于2000年福建省调查结果(10.28)[1],牙列完整率则大幅度下降,说明老年人牙列的主要问题已不仅是牙列缺损,更多的人面临牙列缺失,甚至全口无牙。我省城市地区老年人失牙平均数高于农村地区,这可能由于农村地区口腔医疗条件较城市地区差,因此残留相对较多的残根、残冠。老年女性的失牙平均数高于老年男性,这可能与女性的龋病患病率高于男性有关系[56]。老年人的失牙现状不容乐观,他们的各项指标均较中年组差,这与年龄的增长、口腔疾病未及时治疗有关。必须加强对中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口腔保健意识和行为,才能有效地减少恒牙的缺失。
从牙位失牙率的分布来看,第一磨牙的失牙率是最高的,而尖牙的失牙率最低。尖牙的牙根最长,在颌骨内固位好,且患龋率低,因此存留时间较长。而第一磨牙萌出时间早,咀嚼时承受负荷大,易磨损,又是龋齿和牙周病的好发牙位,这可能是造成第一磨牙失牙率远大于尖牙的原因。但第一磨牙是承担咀嚼功能的最主要的牙齿,它的缺失对咀嚼功能影响是最大的,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因此,加强窝沟封闭、口腔卫生指导、有效刷牙、预防龋齿和牙周病、及早治疗患牙以避免失牙等预防保健措施的宣传和推广,加强对第一磨牙的保护,减少失牙引起的对功能的影响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黄常伟,郑 明,黄海卿,等. 福建省城乡中老年人群恒牙缺失情况抽样调查报告[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1,35(4):372375.
[2] 全国牙病指导防治组.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11.
[3] 林焕彩,廖旭辉,刘建伟,等. 广东省成年人的口腔健康行为[J].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1999,20(增刊):7982.
[4] 林焕彩,刘建伟,卢展民,等. 广东省老年人失牙、义齿修复状况和咬合牙对[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2000,21(4):310313.
[5] 陈 薇,顾志苓,张 辉,等.北京市中老年人牙齿缺失及修复情况分析[J]. 北京口腔医学, 2000,8(4):169172.
[6] 卢友光,苏柏华,丁林灿,等.福建省城乡人群恒牙龋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1,35(4):362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