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茶多酚含片抗牙菌斑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将150例自愿受试者随机分为a、b 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50例。试验组给予茶多酚含片,每人每次含服 1片,3次/ d。 a组连续服用3周后改为给予安慰剂,b组连续服用茶多酚含片 6周。结果 2周后试验组的牙菌斑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试验 a组 3周后停用茶多酚含片,连续 3周检查仍显效。结论 茶多酚含片具有明显的抗牙菌斑作用。
1996年全国第二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虽然我国 12岁及 35~44岁年龄组患龋情况属于低水平(龋均分别为1.03及2.11,患龋率分别为45.8%及 63.0%),但未治疗的龋齿却占很大比重,两组分别为85.2%和52.0%;5岁年龄组的患龋情况十分严重,乳牙龋均为4.48,患龋率高达76.6%。我国龋病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1]。目前有研究证实,一定浓度的茶多酚可以抑制或减少牙菌斑的数量及其在牙面上的粘附[2,3]。动物微核实验等表明,茶多酚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并具有安全性[4,5]。
材料与方法
1. 试验样品:由山东泉城制药厂提供的茶多酚含片(中国专利公开号cn:zl;96115805;卫生部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卫食健字[1998]第071号;商品名:康齿王)和安慰剂。安慰剂外观口味与茶多酚含片基本相同,为可溶性纤维素空白含片。
2.受试者及其分组:选择山东省沂源县土门学校一年级学生,男性 76人,女性 74人。年龄 11~13岁。乳、恒牙混合牙列或恒牙列,牙数>20颗,1.8≥龋失补牙≥0.5。试验开始前及结束时,均结合中学生入校体质健康状况调查要求,进行龋齿、贫血、肺活量、血压及心、肺x线透视检查。 随机抽出 30名学生作心电图和肝功检查,以排除其他系统性疾病及试验样品致主要脏器疾病的可能性。受试人群为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基本相同的沂蒙山区农村人口。因地处深山区,受试人群无刷牙习惯,为排除刷牙对牙菌斑数量的影响,严格要求在受试观察期间仍不刷牙。试验a、b组各 50人,对照组 50人。
3. 实验设计:采用双盲法设计。检查者住校,3次/d与校医、班主任配合为受试人群发放片剂。每逢周二上午9点至11点,固定由 12名口腔或医疗专业本科及硕士毕业的主治医师进行牙菌斑染色检查。调查前经过专门培训,能熟练掌握实验方案。牙菌斑指数(tureskey改良)一致性检验技术误差为9.12%~13.67%。检查结果填入《登记表》,每人每次均用1张新表,连续6周,共检查 7次。试验组、对照组均按1片/次,3次/ d含服。对照组使用安慰剂,连续6周;b组连续6周用茶多酚含片;a组连续给3周茶多酚后,改用安慰剂,其服用方式及时间与前期相同,直到观察结束。
组别 | 0周 | 1周 | 2周 | 3周 | 4周 | 5周 | 6周 |
a | 3.92±0.39 | 3.81±0.49 | 2.72±0.45* | 2.14±0.51* | 2.31±0.66* | 2.58±0.47* | 2.92±0.55* |
b | 3.84±0.47 | 3.61±0.38 | 2.85±0.41* | 2.02±0.63* | 1.87±0.51* | 1.68±0.41* | 1.21±0.33* |
对照 | 3.81±0.51 | 3.78±0.48 | 3.74±0.50 | 3.76±0.52 | 3.83±0.43 | 3.89±0.44 | 3.91±0.46 |
注:*p< 0.01
4.观察指标与标准:受试人群的一般情况,按 who的《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的标准、器械和方法,进行龋齿、牙周组织疾病、牙菌斑指数的临床观察,记录结果。选用2%碱性品红为牙菌斑指示剂,以第一恒磨牙、右上中切牙、左下中切牙为指标牙。经染色后漱口,留在牙面上的着色斑点即是菌斑。以 q-h(tureskey改良)菌斑指数,按 0~ 5记分。记录菌斑情况,计算菌斑指数。0:无菌斑;1:牙颈部边缘存在散在的菌斑; 2:牙颈部边缘可见连续的薄菌斑1 mm宽;3:牙颈部菌斑带>1 mm,但< 1/3牙面;4:菌斑覆盖牙面的 1/3~2/3;5:菌斑覆盖牙面的2/3以上。每颗指标牙检查记录 6个区:①近中颊面;②颊正中面;③远中颊面;④近中舌面;⑤舌正中面;⑥远中舌面。每颗指标牙最大记数为 30。每位受试者菌斑指数是指所有指标牙全部位点数值总和(每牙6个点位)除以36所得数值。
结果
1.体检情况:受试开始及结束时,结合中学新生入校健康体检,对受试者进行了系统体检[6]。年龄 11~13岁,男性 76人,女性 74人。男性龋失补患龋率为14.47%,女性为10.81%。乳牙龋均为0.18,患者龋均为1.42。男性龋失补患龋率为32.89%,女性为32.43%。恒牙龋均为 0.77,患者龋均为2.37。结束观察时,由于乳牙的脱落替换,乳牙患龋率、龋均略有好转,其他口腔疾病无明显改变。开始体检时有 68人患牙龈出血,观察结束时仍有 59人牙龈出血。有109人有牙结石,2人有浅牙周袋。男生收缩压为( 14.60± 1.31) kpa;舒张压为(9.22±1.00)kpa。女生收缩压为(14.7±1.27) kpa;舒张压为( 9.27±1.01) kpa[6]。按国家 gb / t17099-1997标准为150名受试者测定血红蛋白,有 21人属边缘性贫血,9人属其他贫血, 2人属中度贫血。男、女受试者肺活量、心肺x光胸透均未见异常。随机抽查的30名学生的心电图和肝功也未出现异常,但有4名学生 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呈阳性。
2.试验组与对照组均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由表 1可见,给受试者茶多酚含片1片/次,3次/d,含服2周后, a、 b组的牙菌斑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a组停用茶多酚含片后的3周内,其牙菌斑指数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讨论
who把龋病列为全球重点防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第3位,提出了 2000年全球要实现口腔卫生保健的目标。我国口腔医师非常缺乏,龋病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简便易行、效果可靠、价格低廉的防龋方法非常必要。
此项试验选在鲁中深山区农村学校进行,目的是排除刷牙等卫生习惯对茶多酚含片抑制牙菌斑实际情况的干扰,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茶多酚含片抗牙菌斑的作用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2周后试验组的牙菌斑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 a组3周后停止使用茶多酚含片,连续3周检查仍显效。受试人群在使用茶多酚过程中得到精心呵护,没有出现任何毒副作用。由此可见,茶多酚含片具有明显的抗牙菌斑作用。
参考文献
1,岳林, 高学军. 全国第五次龋病专题研讨会简介.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0 ,35:74 .
2,游士奇, 洪方耀 , 李哲光, 等. 中国绿茶多酚预防龋病的研究.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1993, 28:197-199.
3,董金甫, 李瑶卿 , 洪绍梅. 茶多酚(tpp)对 8种致病菌最低抑制浓度的研究. 食品科学, 1995, 16:6-12.
4,杨贤强.茶多酚类毒理学试验及其评价.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2 ,18:23-24.
5,刘挺立, 迟永利, 秦勇,等. 中国绿茶抗龋物质的实验研究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1999,6:22-23 .
6,杨育林,主编.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十年调查研究 (1985~1995).第1版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04-120,24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