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 提出口腔科门诊可能存在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设立相应的措施和对策。结果 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控制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 加强各级医务人员对控制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规范操作流程、重视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是有效预防控制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
[关键词]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对策
近年来,由于口腔医学的高速发展,口腔诊疗项目逐渐增多,口腔医疗器械种类更加繁复;而且口腔诊疗操作大多是在患者口腔内进行,直接与患者的血液、唾液、口腔组织等频繁接触,加上口腔门诊患者流动性大、病情各异,这些因素使口腔科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因此了解口腔科门诊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做好口腔门诊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所医院口腔科,口腔科医务人员28名,口腔诊疗设备及诊室环境。
1.2方法
(1)采用随机抽查的方式采集28名医务人员诊疗后未进行卫生洗手,与诊疗后进行卫生洗手的手部污染情况。(2)检查诊疗室工作中和消毒后口腔诊疗环境下综合治疗台表面细菌污染情况。(3)采集口腔科诊室不同部位及患者周围的气溶胶标本。
1.3诊疗标准
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染菌量详见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χ2检验,P<0.01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医务人员手部皮肤染菌情况
在28名医务人员中,对患者进行诊疗操作后未进行卫生洗手的医务人员细菌指数超标的13例,未超标的15例;经过卫生洗手的细菌指数超标的有2例,未超标的有26例。见表1。
2.2综合治疗台细菌超标率
共采集32台综合治疗台,未消毒前细菌超标率为90.63%,消毒后细菌超标率为6.25%。见表2。
2.3口腔科诊室污染病原体的分类情况
采集口腔诊室内污染区、清洁区、消毒区以及患者周围气溶胶标本共80份,分离出病原体24株,其中变形链球菌7株,构成比为29.17%。
3讨论
3.1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原因
3.1.1手卫生相关知识缺乏部分医务人员缺乏手卫生的相关知识,造成洗手依从性差。医务人员每次操作后手上都带有大量的细菌,一些人由于工作忙,一些人怀疑洗手的价值,认为操作时已经带手套或口腔疾病大多没有传染性,结果造成不洗手或者不按规范的卫生程序洗手,细菌、病毒经过手的传播增加口腔感染率。
3.1.2空气污染牙科治疗中高速手机、气、水枪、超声波洁牙机都会产生飞沫,携带着病原体形成气溶胶,进入空气,造成空气污染,而这些微粒很容易被直接吸入肺部,若易感者接触到含有致病菌的飞沫,即有可能引起感染,甚至引起肺部感染(包括患者和医护人员)。另外,口腔门诊是患者集中就医的场所,患者咳嗽喷出的飞沫也容易造成患者与患者之间,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3.1.3接触感染这主要是由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不彻底引起的。口腔器械种类繁多,形状复杂,如洁牙手柄、高速涡轮手机、根管治疗器械、牙挺、凿子、牙周洁治器、牙颌模型等,尤其是高速涡轮手机,它是口腔门诊使用最多、污染最严重的设备,其潜在交叉感染危险性极大[1],在治疗中要进入患者口腔,接触黏膜和组织。患者口腔中的分泌物、血液、细菌等通过未彻底灭菌的医疗器械,传给另一患者而致感染发生。此外,污染的医疗器械不慎刺破医护人员的手,亦可导致医护人员感染。
3.2根据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原因,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3.2.1保持诊疗环境清洁每天两次对口腔诊疗室进行清洁、消毒,台面、地面及物体表面采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当有患者血液、唾液等可见污染时,采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诊室每天两次给予紫外线照射50min;对可能造成污染的诊疗环境及时进行清洁消毒;每周对诊室环境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每天定时通风及空气净化;每月对诊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进行卫生学监测,对不达标者进行积极整改。
3.2.2患者口腔清洁在诊疗前,应让患者用0.2%洗必泰、1︰5000的呋喃西林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反复漱口,以降低患者口腔中的细菌丛数量和减少食物残渣,达到初步清洁口腔的作用[2]。
3.2.3 认真落实洗手制度医护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医护人员手上细菌数量和种类远远超过其他人群,而规范的洗手是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的最方便、最有效、最经济的一个独立环节[3]。为提高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科室需制定工作人员洗手制度,要求医务人员每次治疗操作前后都必须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洗手,定期检查洗手池、盛消毒剂和清洁剂的容器是否符合消毒隔离要求;如果手部皮肤无可见污染,建议使用速干手消毒剂(ABHR)作为手卫生方法,当手上有血迹或分泌物等明显污染时,必须洗手。为防止交叉感染,在可能接触血液、被血液污染的唾液或口腔黏膜时,医生必须戴手套。诊治每例患者前须洗手和更换新手套。
3.2.4实施手操作法手操作就是在口腔治疗的全过程中,由1名医生和1名护士组成治疗小组,医生负责计划及治疗,护士负责安排患者,准备治疗用品,调配材料,传递和回收器械,合理组织编排常规治疗的每个部分。从而避免医生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器械材料不能及时到位,医生戴着污染的手套或正在使用的污染器械直接取材料或药液,造成消毒物品污染,为交叉感染埋下隐患。
3.2.5 口腔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4]对常用器械坚持“一人一用一消毒”的原则。非一次性器械按照“消毒―清洗―灭菌”的程序处理。治疗使用过的器械采用含有效氯为2000mg/L的消毒剂中浸泡30min,用蒸馏水冲洗擦干,单个纸塑包装,送供应室高压灭菌。洁牙手柄、胶圈、砂石、牙钻等需要浸泡的器械用2%戊二醛浸泡10h后使用。一次性口腔医疗用品,如一次性口腔器械盒、漱口杯、吸唾器、口镜、镊子、小毛刷、强力吸引器、手套等,用后置入黄******疗废物袋内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废弃的针头、手术刀片等锐器,用后应置于防刺穿的锐器盒中,密闭运送。牙科高速涡轮手机使用后应继续旋转1~2min,排除手机管道内的污染物,由专科护士将手机放入清洁机清洗,再用注油机注油,然后纸塑包装封口,进行高压灭菌。
3.2.6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由于口腔科医务人员长期接触患者的血液、唾液,而从患者的病史及检查中又不能可靠地判断是否感染了传播性疾病。所以口腔科医务人员必须采取标准预防,即认定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必须采取防护措施[5]。同时,医护人员应避免手部损伤,一旦发生手部创伤,应让血自由流出且立即用肥皂及清水冲洗,遵循“锐器伤害处理程序”,从而避免医护人员的感染。
口腔科门诊治疗是一个特殊的过程,做好口腔科门诊的预防感染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必须重视感染控制链中的各个环节,如诊疗器械的消毒、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印模和义齿等的消毒、医疗废物的处置以及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等环节,都需要在遵循感染控制原则的前提下,运用合理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去完成[6]。同时应加强对各级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对控制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并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及时有效地发现各种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改进,从而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我院自2007年实施了上述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对策,加强了对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从本质上加强了门诊口腔科医务人员的保护意识及执行操作规程的自觉性,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得到了全面的落实,确保了消毒隔离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邓小虹,武迎宏. 器械灭菌方法探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3(1):34-36.
[2] 刘兰云,张艳玲. 口腔科感染的护理管理[J]. 包头医学,2007,31(4):239-240.
[3] 罗威. 口腔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的自我防护[J]. 中国医学装备,2007,4(3):56.
[4] 张良花. 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对策[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9,23(6):86-87.
[5] 郑华,叶玉琳,吴艳. 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特点和预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198.
[6] 熊光容. 口腔科的感染控制新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2008,6(5):5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