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髓术在临床上是治疗冠髓未全部坏死的各种牙髓病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1] ,虽然在发达国家中已逐渐被淘汰,但在我国尤其是医疗条件欠发达地区仍广泛使用。我们应充分认识这种治疗本身的缺陷,要严格控制适应证,正确地操作。2000年10月~2003年10月,我们对后牙牙髓病患者有选择性地实施干髓术,并对其中350例患者经1~3年的随访观察,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50例患者中男130例,女220例,年龄16~52岁,平均年龄31岁,藏族80例,汉族270例;慢性牙髓炎80例,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50例,急性牙髓炎100例;查均有自发痛,电试有反应,叩痛(-),无咬合伸长及牙松动,排除合并尖
周病变情况,所有患者均为单纯牙髓炎症状,拍X线片示根尖无病变。
1.2 治疗方法 适当地扩展龋洞后去除大部分的龋损牙本质,并使牙髓暴露(穿髓),在穿髓处放置约4~6号球钻大小量的失活剂(乳牙失活剂,多聚甲醛2.0g+盐酸普鲁卡因0.6g+石棉粉1.0g+液状石蜡2.5g),然后用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封固窝洞;暂封7~10天后去除暂封料,去除所有龋坏组织及开髓,切出失活的冠髓,根管口外用球钻备一约1mm×1mm的窝洞;用无水乙醇棉球擦于根试髓室并使干燥,在根管口窝洞中放置干髓剂(量不超过1.5mm×1.5mm),轻压使之与根髓表面紧密贴合后垫基底,常规修复窝洞并适当调 牙 合 。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成功:术后至随访日实施手术牙无主诉症状、无自发痛、咬合痛,X线片检查示根尖无阴影,牙周膜正常。失败:术后出现有自发痛、咬合痛、牙体折裂、残髓炎、急慢性尖周炎、根管缩窄和钙化等任
何一种不适症状。
2.2 疗效结果 根据疗效评定标准,实施干髓术后分别以随访年限分3组进行疗效观察,见表1。表1 3年疗效随访结果(略)
3 讨论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后牙冠髓未全部坏死的各种牙髓病可行干髓术。干髓术操作简便,便于开展,尤其是在医疗条件落后地区。随着我国口腔事业的发展,干髓术能否作为一种牙髓治疗方法而继续应用存在很大的争议。从我们近3年的治疗及观察结果看,干髓术后随着时间延长疗效呈下降趋势,因我们对干髓剂严格要求,操作严格,3年总体疗效成功率89.71%,治疗效果满意。分析原因:(1)严格控制适应证,干髓术后易变色,仅适用于后牙且不伴尖周炎,故对严重的牙周炎、根髓已有病变的患牙、年轻恒牙根尖未发育完成者禁用;(2)配制有效的干髓剂,用以尽可能保证治疗效果,不随意扩大治疗范围;(3)严格操作规程,对失活剂用量、时间及干髓剂的用量、放置位置均严格要求;(4)术后适当降 牙 合 ,严重缺损的可行冠保护。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干髓术的成功率,要严格把握适应证,诊断明确,不断改进有效的干髓剂,规范操作要领,术后患者要定期复诊,当术后出现并发症时及时行去髓术、RCT、冠保护等对症处理。
参考文献
1 史俊南.现代口腔内科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