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牙髓资讯中心 Topics
磨牙症患者神经心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佚名 日期:2007年01月09日 来源:不详 浏览:

核心提示:

【摘要】磨牙症为夜间发生的下意识口腔异常活动,原因包括外周性的如颌骨解剖和咬合因素和中枢性的如神经系统方面的异常和心理因素;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有关磨牙症和神经心理学方面的研究,目前认为中枢性因素起主导作用;临床上已经开始进行神经功能的调节和心理治疗,已经取得一些效果。

  磨牙症(bruxers)一般夜间发生为下意识的口腔异常活动,常不为本人所知,磨牙症患者往往是同室之人听见磨牙声后,告诉其有磨牙症,在白天患者并不能重复夜间磨牙的动作,往往带来严重的口腔功能异常和心理状态的变化,目前认为主要由咬合因素、精神因素、咀嚼系统神经肌功能紊乱、遗传因素、内分泌与药物因素等有关,并且尤其对患者的精神神经系统方面的研究最为关注,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磨牙症的精神神经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总结如下;

一、磨牙症神经系统相关的研究

  Lobbezoo等入(2000


)认为磨牙症是多元因素引起的疾病,包括了形态学、病理学和心理学因素;事实上形态学因素,如咬合关系和颌骨解剖异常仅仅是一个相对重要的因素;近年来研究的焦点在病理生理方面,如磨牙症被认为是睡眠唤醒反应的一部分。另外,磨牙症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多变性有关,特别是是中枢多巴胺系统紊乱可能与磨牙症有关。因此、吸烟、酗酒、药物、疾病和治疗都可能与磨牙症发生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发现抑郁和个性化常常和磨牙症有关。因此,认为磨牙症可能是中枢性的原因,而不是外周因素引起的。Molina等人(2001)对274例TMD/磨牙症患者的咀嚼习惯的研究,首次发现在大样本的TMD/磨牙症患者中严重的口腔咀嚼习惯和特殊的咬合习惯,以及附加许多口腔咀嚼习惯,这些习惯增加了咀嚼肌的活动,导致TMD症状,但是在严重磨牙习惯患者增加咀嚼习惯频率的因素仍然不清楚,需进一步研究。Mantyvaara等人(2000)研究口腔和牙齿对机械刺激兴奋性与磨牙症知晓的关系,采用校准的单丝(Von Frey hairs),测定测定下唇的口角处皮肤和上颌中切牙的触觉,通过试擦方向实验来确定空间分辨率,结果,磨牙症组和对照组没有显著的差异(P> 0.05)。Nishigawa等人(2001)在上下颌分别戴入硬树脂平面咬he板,其中,上颌咬合板左右第一磨牙区放置微型压力应变传感器,下颌咬合板的相应位置放置金属片,在受试患者戴板熟悉适应一周后,记录磨牙症患者白天自主最大紧咬和睡眠状态磨牙的咬合力,其中,低于2秒的咬合接触和低于5kg的咬合力被认为是非磨牙状态咬合接触而排除,研究结果,最大夜间咬合力和磨牙次数,持续时间以及咬合力峰值大小有显著关系,磨牙时最大咬合力可以超过白天自主最大紧咬的合力值。该方法的优点是:咬合力信号稳定,可信度高而且可以定量检测; Krash等人报告167名磨牙症患者的肌电图,约有50%的患者整个睡眠时间都在磨动牙齿,其余均是咬着牙齿,肌活动表现,8小时内从几次到259次收缩,每次收缩不超过1秒,仅有11%患者收缩达2.5秒至1分钟,67%患者整夜匀速地作肌运动,其余患者其肌作用多发生于入睡前及次日晨醒来后,睡眠时梦中情绪波动在继续,甚至很强烈,睡眠中还可以有吞咽。如果一个人在睡眠中仰卧,下颌处于后退位,其牙齿易闭合于RCP,如有he障碍,则易引发磨牙症,如果是侧卧,则卧侧的he干扰可引起磨牙症。Watanabe等人(2003)研究磨牙症相关的生活习惯,并采用遥控测量系统测定睡眠的程度,结

相关阅读:

    上一篇文章:Root ZX根管长测定器在根管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下一篇文章:谈谈老年人牙本质-牙髓复合体的增龄性变化
    0% (0)
    0% (10)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
     以下是对 [磨牙症患者神经心理学研究进展]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关于我们广告业务联系我们版权说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kqq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 口腔医学网 | 牙周炎 | 口 腔挂图 | 牙齿矫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