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楔状缺损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深度的楔状缺损及其尖部牙体组织的应力分布。方法:建立下颌第一前磨牙模式图,选择4种不同深度的楔状缺损,应用二维有限元应力分析法,对楔状缺损及其尖部进行应力分析。结果:随着楔状缺损深度的增加,缺损应力呈增高的趋势。结论:楔状缺损对牙体破坏的速度是逐渐加快的,临床上应尽早对楔状缺损进行充填修复。
[关键词] 深度 楔状缺损 应力
楔状缺损的病因较多,颊颈部应力集中是其原因之一,但不同深度的楔状缺损应力比较还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二维有限元应力方法、分析、比较不同深度的楔状缺损的生物力学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nbs
p;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根据皮昕有关数据,建立下颌第一前磨牙颊舌向剖面模式图,见图1。牙冠颊舌向最大宽度为8 mm,牙颈部宽度为7 mm,髓腔壁厚度设计为2.5 mm,髓腔宽度为2 mm,牙冠高度为6 mm 颈部釉质厚度为0.5 mm,牙合面釉质厚度为2 mm,选定断面全部节点,在数字化仪上进行数字化处理,得出各节点二维坐标,并将各节点输入计算机,模型中节点数1 890个,单元数为1 850个,采用Super SAP有限元软件(93版),对牙釉质及牙本质进行二维有限元分析,数据结果采用SPSS(9.0)统计软件处理。
1.2 模型假设条件及加载条件 边界条件为牙槽骨外周固定约束,材料力学参数见表1[3],实验中,牙合面加载条件为牙合面垂直集中加载,加载方式为静态载荷,载荷量为100 N。
1.3 牙颈部应力分析 选择楔状缺损上缘即釉质端至缺损尖端为应力分析线,定量分析各单元的应力变化,对不同深度的缺损进行应力比较,“-”应力值为压应力,“+”应力值为拉应力。
1.4 模型分组 根据模示图本研究设计四种不同缺损深度,分为以下4组。A组:假设楔状缺损深度为0.5 mm;B组:假设楔状缺损深度为1.0 mm;C组:假设楔状缺损深度为1.5 mm;D组(穿髓组):假设楔状缺损深度为2.0 mm,深达牙髓腔。
图1 下颌第一前磨牙颊舌向模型 略
2 结果
2.1 楔状缺损模型的最大主应力分布 图2显示分析线各单元的应力值,在每组中缺损尖端的应力最大,远离尖端应力值逐渐降低,近釉质侧其应力值接近零。
2.2 各组应力值的比较 经过对每组各单元的统计分析,B组和A组,C组和B组以及D组和C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从表2数据结果可知:随着楔状缺损深度的增加,缺损应力呈逐渐增高的趋势,见表2。
表1 有关材料的力学参数 略
表2 楔状缺损及其尖部的牙本质应力比较 略
图2 不同深度楔状缺损分析线各单元应力比较 略
3 讨论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