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根管治疗是治疗牙髓病或根尖病首选的和重要的方法
本世纪60年代,有关研究认为:由牙髓病引起的,在X线片上表现为根尖周稀疏区的病灶中,大多是无菌的;这些稀疏区是由根管系统内细菌产生的毒素所造成。这一发现对根尖周病的治疗概念产生了影响,即只要做根管治疗,截断了感染源,就可使根尖区的病变得以修复;根尖切除术则已成为次选的方法。70年代后期,厌氧菌的技术有了重大的突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感染根管和根尖周部位的厌氧菌是优势菌,而以前认为无症状的根尖肉芽肿和囊肿内无细菌的观念未必正确。但是,这种从无菌到有菌的观念并没有动摇根管治疗的地位,因为根管治疗能去除病灶来源,隔断对根尖周组织的不良刺激,根尖周组织可凭借它自身丰富的侧支循环,能较好地清除炎症产物,从而得到痊愈。因此,迄今为止,应当树立根管治疗是疗效最好的牙髓病、根尖病治疗方法的
概念。
(二)必须重视根管治疗术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正规的根管治疗一般包含以下三个步骤:
1清理根管 去除根管系统内的细菌和残余牙髓。
2根管成形 造成一个根管口处直径最大,距根尖1MM处直径最小的,平滑的锥形根管。
3根管充填 用生物相容性好,不溶解的材料充填根管。
近年来对以上三个步骤的名称有着不同的看法。Schilder主张将根管清理和成形合并称为根管预备。Weine也主张用根管预备一词代替根管“扩大”。他认为根管直径的增加,不能说明根管的管腔成形,也不能说明根管内的残余组织已经清除。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同意上述根管治疗的三个步骤可简化为根管预备和根管充填两个步骤的观点。
史俊南认为根管治疗术的各个步骤,是一个连续过程,它们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可以相互补偿。当根管预备和消毒较好时,根管充填即使稍显不足也可使尖周病变愈合;而根管预备和消毒较差时,如果根管充填良好也可弥补前两个步骤的不足,这在郭微(1985)、李卫东(1985)和肖明振(1985)的实验和临床研究中均已得到印证。然而,还是应该特别强调:对于根管预备和根管充填的各个操作步骤都应该认真地对待、只有当解剖或技术原因难以达到要求时,才能企望其它的步骤起到弥补作用;反之,如果既不注意根管的彻底清理,又不重视严密的根管充填,则根管治疗注定要失败。
(三)管充填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自1931年,Rickert和Dixon的空管效应理论发表以来,作为肯定的证据曾在文献中被大量引用。空管效应的主要实验依据是:东组织液进入并滞留于埋藏在动物组织的钢管和皮下铂针内时,它所形成的毒性分解产物会进入周围组织。根据这一理论,Rickert等指出,体内的任何死腔都必须进行封闭,从此奠定了根管必须充填的理论依据。60年代,Torneck,Goldman等的研究却对空管效应理论提出了质疑。他们发现被埋藏的动物皮下组织的聚乙烯塑胶管开口端并无炎症存在。1979年,我国龙哲三首先报道了空管法治疗牙根尖周炎症;以后,肖明振(1985)、李卫东(1986)等相继有空管药物治疗根尖周炎症的报道,且都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他们指出:治疗成功的前提有二:一是彻底清理根管;二是根管内应放置抗生素,抗菌增效剂、激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