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颈部缺损选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和玻璃离子修复,疗效有时欠佳。我们采用全酸蚀湿黏接、传统干黏接、不酸蚀光固化玻璃离子3种方法治疗牙颈部缺损240颗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门诊就诊牙颈部龈上龈下的龋损及楔状缺损患者,随机分成A、B、C 3组,A组采用湿性黏接技术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湿黏组),B组采用传统黏接技术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干黏组),C组用光固化玻璃离子修复(玻光组),每组80颗牙。
1.2 方法
1.2.1 牙体制备:龋损者常规去尽腐质,楔状缺损者用金钢砂钻将硬化或发亮的牙本质打毛,均不作辅助固位形。深窝洞者用VOCO产的Calcinol LC垫底。
1.2.2 材料选择:A组采用BISCO公司ONE—STEP通用型黏接剂,B组采用HeraeusKulzer公司DurafillBond牙釉质黏接剂,C组采用Densply公司Prime&BondNT牙本质黏接剂Dyract AP。
1.2.3 操作:A组:牙体制备、酸蚀、冲洗,用气枪吹去多余水分,保持牙本质和牙釉质有一个微湿润的光亮表面,如吹干者则用小毛刷蘸含氟再湿剂涂湿,用蘸满ONE—STEP的小毛刷在缺损处连续涂2层,吹拂后黏接面若未能形成薄层光亮层,再涂1遍黏接剂至有光亮层为止,光照20s,AELlTEFLO材料光固化充填。B组:牙体制备、酸蚀、冲洗、吹干,用小毛刷蘸DurafillBond涂缺损处2遍,光照20s,Dumt-fll VS材料光固化充填。C组:牙体制备、冲洗、吹干,用小毛刷蘸Prime&BondNT涂缺损处2遍,光照20s,1)yract AP材料光固化充填。
1.3 复查
有自觉症状者(敏感、激发痛、自发痛)随时复诊,无自觉症状者1年后复查。
1.4疗效评价标准
成功:患者无自觉症状,修复体完整,与洞壁密合,无磨损、无继发龋。失败:患者有自觉症状,修复体脱落,边缘不密合、磨损、继发龋。
2 结 果
A、B、C每组治疗80颗牙,1年后复查牙数分别为71、68、69颗。总失访率为13.33%。治疗1年后的疗效见表1,失败主要原因见。
讨 论
从表1可见,湿黏组、干黏组、玻光组治疗牙颈部缺损的1年疗效成功率分别为90.14%、72.06%、75.36%,表明湿性黏接技术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颈部缺损疗效高于干黏组、玻光组。与秦天牧报告一致。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牙颈部缺损处牙釉质甚少,多数为牙本质,传统的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主要是对牙釉质的黏接,缺乏对牙本质的黏接,而湿黏组采用的BISCO公司产ONE—STEP黏接剂是对牙釉质、牙本质等均可黏接的通用型黏接剂。其二,牙颈部缺损接近龈缘不易彻底干燥,传统的光固化复合树脂黏接技术,需要彻底干燥牙面,而ONE—STEP黏接剂的显著特点是湿黏接。据Kanca等和Gwin-nett[3j报告,将亲水性底涂剂涂于表面润湿的酸蚀过的牙本质黏接面上,再涂疏水性的黏接剂,所得到的黏接强度明显高于牙本质表面吹干的黏接强度。
ONE—STEP黏接剂由底涂剂与黏接性树脂合二为一,操作简便疗效好,值得应用。
现在普遍认为,牙本质表面的玷污层阻挡了黏接剂与牙本质的直接紧密接触,应当采用酸蚀技术将其去除,牙本质表面经酸蚀和冲洗后,未吹干水份时胶原纤维网呈直立膨松状,吹干牙面时胶原纤维网因脱水而塌陷。可见牙颈部缺损修复发生敏感、激发痛、自发痛最多的是干黏组,其原因是传统的黏接技术是酸蚀、冲洗、吹干牙面,黏接剂不能与塌陷的胶原纤维网下的牙本质紧密结合,而胶原纤维网中含有相通的缝隙,易使外部刺激物质或细菌进入,从而对牙髓产生刺激。湿性黏接技术,因黏接剂能渗入胶原纤维网中,与纤维网下的牙本质形成紧密结合,故自觉症状少,可见实现良好的黏接是防止术后敏感或疼痛的关键。
玻光组、干黏组治疗牙颈部缺损的1年疗效分别为72.06%、75.36%,疗效无差异。但从失败原因分析,传统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有自觉症状、脱落,而光固化玻璃离子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磨损、边缘不密合,且后者操作简便。在没有湿性黏接剂的情况下,使用光固化玻璃离子修复牙颈部缺损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