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不是专家“打架”的地方
核心提示:
第三只眼:媒体不是专家“打架”的地方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称近日一些媒体报道的“中国市场90%含氟牙膏对人体有害”消息不实。同时公布了最新专项抽查结果,市场主导的30种含氟牙膏中未查出氟超标。而据国内外口腔医学界研究表明,氟能促使牙釉质再矿化,适量应用到牙膏中具有防蛀固齿的作用。含氟牙膏安全,消费者可以放心使用。
(1月20日《北京晨报》)
而在前一天,在广东东莞举办的首届口腔医学论坛上,国内权威的口腔医学专家,包括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王兴、中国工程院院士邱蔚六,也在纷纷抨击“长期使用含氟牙膏会致人中毒”论点的同时表示,使用含氟牙膏是国际公认并推广的有效防龋措施。就在去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牙医联盟、国际
牙科研究会还在英国开会呼吁在全世界推广含氟牙膏。含氟牙膏被全球数十亿人用了50多年,其作用有强大的科学依据。
(1月19日《南方日报》)
上述部门和专家的权威性不容置疑。然而称长期使用含氟牙膏有害的,也正是颇具权威的专家,而且是在权威的央视《新闻30分》上提出这一截然相反的论点。据他们介绍,实际上氟是一种有毒物质,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粮农组织列入“人体可能必需,但有潜在毒性的微量元素”,和铅、汞等物质排在一类。过量的氟不但会造成牙齿斑驳,甚至导致氟骨症。高浓度的氟对人体的危害很大,轻则氟骨症、氟斑牙,重则引起恶心、呕吐、心律不齐等急性氟中毒,如果人体每公斤含氟量达到3264毫克就会导致死亡。(1月14日《重庆晨报》)
如此不厌其详地引述专家的论述,只是想套用一句话,专家与专家,差距咋这样大呢。或许,“含氟牙膏有害”是这些专家的最新研究发现,因此才彻底地颠覆了传统结论,但是,细细辨析专家的论述,却发现,对氟持否定态度的专家,有点言过其实,氟固然有毒,但添加在牙膏中时,显然会对“高浓度”加以控制,因此也就不存在长期的过量。而且,专家列举的那些危言耸听的因使用含氟牙膏引起氟中毒的症状,在现实生活中,至少我还没有听说过,而专家也没有提供确切的事例和数据。显然,他们的论点,连我这样一个外行也未必全信。
当然,我相信专家也是出于对消费者的健康负责,而非哗众取宠。而且,他们的有些论点,譬如“目前我国有二十多个省市属于高氟地区,在这些地区使用含氟牙膏,无异于雪上加霜”,也确实可能是此前研究中的空白,但是,作为一家之言,这些问题首先应该在专业学术界的范围和层次进行研讨,他们关于“国内很多含氟牙膏的氟浓度达到1000PPM”的数据,也应该首先求得有关监管执法部门如国家质检总局的证实。科学需要严谨的精神,论点必须以过硬的论据来支撑。如今屡见不鲜的浮躁作派,是科学研究的大忌。
科学认知上的不同乃至截然对立十分正常,在争论中去伪存真、走向一致,也需要一个过程,但这是专家和有关部门的事情,对于平民百姓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可靠的结论,可以放心地使用的物品。因此,尤其是涉及到公众生活,与几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切身相关的必需品,更必须在形成定论后才能发布信息。公众媒体从来都不应该成为专家“打架”的地方,否则,有可能让公众莫衷一是,甚至引起不必要的恐慌,而对生产厂家,更将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相关阅读:
TAGS:媒体,体不,不是,是专,专家,家打,打架,架的,的地,地方,方
0% (0)
0% (10)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热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