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言人:卫生部2007年首场新闻发布会现在开始。
今天我要发布三条信息:第一,卫生部评出2006年度中国卫生十大新闻;第二,通报2006年大家都非常关注的医疗卫生改革主要措施的进展情况;第三,针对近期的流感疫情向大家做一些通报,以及根据专家的建议,提供一些预防措施。
第一是卫生部评出2006年度中国卫生十大新闻。为梳理和总结全国卫生系统年度重大新闻事件,稳步推进我国卫生新闻宣传工作,卫生部2006年继续开展了年度卫生十大新闻评选活动。2006年中国卫生十大新闻分别是:
1、卫生改革发展目标和方向进一步明确。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重大举措和目标任务,并提出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重大历史任务。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医疗卫生事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医疗卫生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务院决定成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由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牵头,会同14个部门共同研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题。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把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作为一项重大任务,加大支持力度。
2、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社区卫生工作做出了重要批示,国务院成立了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吴仪副总理担任组长。召开了全国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制订了一系列指导城市社区卫生发展的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推动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截至2006年11月底,全国97.4%的地级以上城市和92.8%的市辖区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已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5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7967个。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等农村卫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06年9月底,全国已有1433个县(市、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有4.06亿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全国农业人口的45.8%。从总体上看,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运行平稳,逐步规范,参合农民因病致贫有所缓解,农民医疗负担有所减轻。《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正式实施,“十一五”期间全国农村卫生建设总投资超过300亿元,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建设得到积极推进。
4、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不断加强,卫生应急工作成效显著。
2006年,国务院发布《艾滋病防治条例》,艾滋病防治“四免一关怀”政策纳入法制化轨道。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和乙型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全国传染病信息网络进一步完善,传染病控制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重大疾病防治体系逐步完善,心脑血管病、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得到加强。《国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正式发布,年内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得到及时、妥善处置,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5、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深入开展。
2006年,全国卫生系统广泛深入开展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工作,“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和“部属部管医院支援西部地区农村卫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的派驻医师共诊治病人198.4万人次,提高了受援医院的医疗质量,加强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院管理等工作。同时,军队医院对口支援西部地区医院工作也取得明显成效。
6、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监督管理工作。
2006年,全国卫生系统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改善。严格高新技术准入管理,推进同类医疗机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和单病种最高限价收费办法,推广网上药品招标采购,合理用药和合理使用高价医用耗材,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推行价格公示制度和“住院费用一日清”等院务公开措施,严肃查处乱收费案件,建设和谐医患关系。各地积极开办惠民、济困医院或病房,为经济困难人群提供优惠医疗服务。继续在全国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工作,不断规范医疗广告市场,维护群众的医疗安全。卫生系统在全国深入开展的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严肃查处并向社会公布了典型案件,长效工作机制正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7、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推进卫生政务公开。
2006年,卫生部制定了推进卫生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并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畅通与群众的沟通和联系。以门户网站和《卫生部公报》为平台推进政务公开,及时发布政务信息;试行定期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主动发布卫生工作的重要信息,回答媒体和公众关心的问题;在北京、上海、江苏、河北等省份先行试点开通“
8、卫生系统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2006年,全国卫生系统涌现出华益慰、吴孟超、乔淑萍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卫生部组织开展了向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学习及巡回报告活动,共在全国31个省份开展了60多场报告,数万名医务人员和社会各界群众在现场听取报告。各地也开展了先进模范人物评选活动,先进事迹巡回报告活动,全国卫生系统掀起了宣传先进、学习先进、争做先进的高潮。
9、卫生外交工作成效显著。
我国推荐的候选人陈冯富珍成功当选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实现历史性突破,是我国外交工作的一项重大胜利。2006年是我国外交的“非洲年”,我国继续加强和改进援外医疗队工作,援外医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我国共向43个亚、非、拉丁美洲国家派出44支医疗队,分布在119个医疗点上,在外人数共1200余人,为当地群众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妥善处理世界卫生组织涉台问题,再次挫败台湾当局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的图谋。国际卫生合作广泛深入开展,新争取国际合作项目12个,承诺资金约9亿人民币。不断促进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扩大中医药在世界上的影响。
10、我国加大医药卫生科技投入。
2006年,我国开始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进一步加大对医药卫生科技的投入,先后启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
第二条信息是2006年我国医疗卫生改革主要措施进展情况。新闻材料已经发给大家,在此就不再介绍了。
第三条信息是向大家通报近期全国流感疫情的情况和专家提出的一些预防建议。
近来,我国北方部分地区流感活动较为活跃,暴发疫情时有发生,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我部组织专家对全国流感疫情形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现将有关情况通告如下:
根据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的监测结果,2006-2007年度全国流感的总体活动水平要低于2005-2006年度同期水平,但进入12月份以来,我国南、北方流感样病例占内科门诊比例的水平均有明显上升,在部分周次(51、52周,即2006年最后两周)接近或达到去年同期水平,北京、天津、吉林、黑龙江、甘肃及陕西等部分北方省份的流感活动强度明显高于南方省份。
从全国流感样病例的病毒学监测结果来看,2006-2007年度流感流行季节的流感样病例中确诊流感的数量(即流感病毒的分离数)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流感样病例占门诊就诊百分比(8-10%)也低于上年同期(10%以上),但近期有明显上升趋势。
目前,我国已进入2006-2007年度流感流行的高峰期,北方地区的流感活动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流感暴发疫情有所增多。专家推测,近期出现大范围流感流行的可能性不大,但局部或小范围的流行不可避免。
流感是呼吸道传染病,传染病性强,传播速度快。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专家对公众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二、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三、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四、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五、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卫生部制定了《中国流行性感冒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已登载在卫生部网站。
下面进行记者问答。
凤凰卫视记者提问:关于医疗改革的问题。我们看到有报道,2007年卫生部有一个计划推出新的改革方案,这个方案可以覆盖到每一个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医疗保健、医疗保险制度,请问卫生部是不是有这样的计划和措施?
新闻发言人:前天到昨天,卫生部召开了2007年卫生工作会议,在会上,高强部长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了2007年卫生工作的一些重要任务。对2007年以至于今后几年在医疗卫生改革方面的基本思路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阐述,我们也注意到,媒体非常关注,做了大量报道。
关于高部长提出的改革思路,具体的表述大家可以参照我们所发的材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我们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并不是07年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特别是高部长讲到四项基本制度的建设,这绝不是07年一年的工作能完成的,也决不仅仅是卫生部一个部门能完成的任务。这是卫生部对于今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要完成这几项工作,还有许多具体的政策有待于研究。刚才这位记者提到的问题,涉及到两个制度建设:一是要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这个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二是要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不同形式的医疗保险制度。既要扩大城市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推行农民的合作医疗制度,城市里一些没有参加职工医疗保险的人员,还要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这项工作今年启动,逐步试点推开,也需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够实现。
有的记者问,公众都非常急切地关注,希望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很抱歉,我很难讲这个时间表。但是,我们可以回过头看一下我们推进的农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从 2003年开始试点,到06年已经覆盖4亿多人,约占农村人口总数的一半。07年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将在80%的县市区全面覆盖。通过合作医疗这件事,使我们感受到,各级政府对涉及到群众健康问题、涉及到医疗制度的改革,都非常关注,高度重视,社会公众也非常支持。农村合作医疗有一个自愿参加的基本原则,我们当时对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还是很担心的,担心推行的速度会不会这么快。现在回过头来说,在农村推行合作医疗的速度超出了我们事先的预想。在城镇要建立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现在已经有一些地方、一些城市,一些省份的政策都进入了实施阶段,今年国家有关部委要选择一些地方进行试点。关于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这个制度的提出也是借鉴了一些地方的经验,我们对这几项制度的实施充满信心。希望媒体给予关注,同时也要给予公众正确的引导,不要让公众误读我们提出的政策和工作思路。大家知道,在2007年,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方案将要******,这个方案中将对这四项制度实施的一些具体政策进行细化。卫生系统也和社会公众一样,都非常关注,也急切期盼这个方案******。我们对方案******以至实施充满信心。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现在大家对如烟的问题非常关注,疾控中心对如烟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和卫生部的相关政策什么时候公布?
新闻发言人:关于如烟类产品的问题,上次发布会进行了介绍。由于这类产品是以戒烟产品的形式出现,戒烟产品必然要进行安全性监测。我要重申的两点是,第一,国家相关部门正在加紧制定对这类产品的认定管理实施办法。第二,根据一些专家的建议,需要明确提出的是,尼古丁对人体是有危害的。我们鼓励企业研发戒烟类产品,但是不能违背现行国家的规定和一些科研成果及结论。关于我们组织的对戒烟类产品的监测情况,我们将向有关管理部门通报结果。
东方卫视记者:有媒体报道,最近一段时间北京市平均每天有5000多人患感冒,有媒体报道说这是北京爆发流感,您认为这个说法对不对?
新闻发言人:北京市在这次流感疫情中及时向公众发布了监测情况,包括医院病例的监测数量以及流感样病例占门诊病例的比例,都做了通报,并向公众介绍了预防方法。我刚才也通报了全国的情况。北京这次感冒病人人数比较多,专家认为跟目前北京的气候异常有很大关系,根据北京市通报,真正的流感病例为30%,绝大多数患者还是上呼吸道感染,是由于其他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感冒。感冒和流感对传染病监测来说是不一样的。流感疫情是指流感病毒引起的,感冒是对上呼吸道感染通常的说法。
21世纪经济报记者提问:第一个问题,您提到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是我们未来的一个基本目标,请问,如果完成这个目标需要投入多少钱?卫生部测算出这个钱的数据大概是多少?这种投入是提供给医疗服务的供方还是需方?如果给供方,还需要新建、筹建多少医疗机构?第二个问题,关于流感,北京和全国每年流感的人数的患病率,卫生部有没有统计?如果我们建立基本卫生保健体系,在流感防治方面,这个体系将起到什么作用?在欧美对流感疫苗很重视,可以提供免费接种,在我们国家为什么有些不太重视?
新闻发言人:关于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建设,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中已经写入,我们国家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这个制度的建立是要给广大群众提供一个公共卫生的基本保障。从提供的服务内容上,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疾病早期诊断和医疗措施)。这个制度的建立,对于提高国民的健康素质,特别是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水平,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卫生制度。毫无疑问,推进这个制度,没钱不行,但是仅仅有钱也不够。建立这个制度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发挥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要增加投入,但同时要对这个制度实施的方方面面进行制度设计。目前十几个部委研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问题,其中就涉及到这个制度怎么保证?政府卫生投入是投给需方还是供方?如何支持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等问题?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也为我们实施这个制度提供了经济的保障。近几年来,我们加大农村、社区的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也为这个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上、条件上的保证。所以我们认为,目前提出这个制度的实施,是恰逢其时,而且也会得到方方面面的支持,政府加强对这方面的投入也是公共财政投入的一个方向。
在国外,有一些国家对流感疫苗实行免费接种。在我们国家,现在流感疫苗的接种要实行免费接种有较大困难。卫生部正在向国家积极申请,希望国家能够扩大一些可以通过疫苗预防的传染病的疫苗数量和预防疾病的种类,即在国家目前计划免疫规划的基础上扩大范围。流感疫苗目前还是以自费接种为主,在一些地方对一些困难群众和特殊人群有提供接种经费支持的情况。但是目前在全国要实行流感疫苗免费接种,我们觉得还比较困难。
中国人口报记者提问:安徽确诊一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我注意到,以前有一些零散发生的人感染禽流感病例,也是在当地没有发生动物疫情的情况下发生的,请问卫生部对这种情况有没有疫情上的分析?这种感染有没有一些地方的集中性?对于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如果及时就诊,可以大大降低病死率的发生,对一般人来说,他在发生什么症状的情况下要及时提醒他就诊?
新闻发言人:安徽省卫生厅昨天晚上公布了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确诊病例,禽流感的病例通报以后,大家自然而然会联想到目前发生的流感病例比较多,怎么解释这个问题?从我们对人禽流感病例的监测来看,尽管当地没有发生动物疫情,但是,冬季是禽流感病例可能发生的季节,全国卫生系统按照卫生部公布的工作方案,各个医疗卫生机构要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加强监测。
禽流感的防控工作,丝毫不能放松。最近,在境外有一些国家也发生了动物禽流感的疫情,也有人的感染发生。2006年我国也散发了十多例病例。卫生部要求卫生系统,特别是医疗机构,对疑似的禽流感病例要加强监测。安徽这个病例的发现,也可以说明我们对禽流感病例的监测是到位的、是认真的。禽流感病例更多的是会出现肺炎的症状,而一般的感冒或者是流感,主要是上呼吸道的症状比较明显。作为一般群众,可能比较难以区别,但是医务人员在鉴别流感和禽流感时是有一套标准办法的。对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例的监测要比对普通流感和感冒的病人监测要严格得多。
经济观察报记者提问:我们听到一种声音,专家认为,我们即将******的医改方案的调研不够充分,请问目前的方案中调研是如何进行的?这个调研能否支持我们的方案在各地使用?
新闻发言人:应该说,在研究、制定改革方案的工作中,第一位的是要进行调研,如果没有充分的情况调研,这个方案就无法制定。据我了解,部级协调工作小组组织了专题调研,动员了很多人员到不同省份、针对不同的专题进行调研。而且,方案的制定也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如果说,大家对于医改有不同的意见,有好的建议,可以向卫生部,也可以向发改委反映,我们会把这个意见反馈到医改协调小组办公室。大家的关注能够使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更到位,特别是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卫生部通过这个渠道也收到了很多,我们要感谢这些公众的积极参与。我们既希望医改的方案要充分调研,同时期盼尽快******。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提问:我们一直在提基本医疗保健,您能否给我们解释一下,到底什么是基本医疗?它包括什么内容?对老百姓来说有什么措施?
新闻发言人:基本医疗不仅在国内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在国际上也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属于基本医疗。而且从大的概念划分,基本医疗应该划归公共卫生的范畴,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这个道理我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比如说肺结核,肺结核在我国的发病率不低,前期的症状也与感冒类似,如果没有进行早期的诊断治疗,就是一个传染源,可能引发周围的人感染肺结核。那么这个人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个人医疗卫生问题还是公共问题?所以说,对这个人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要纳入公共卫生范畴,因为他不仅涉及到个人,还涉及到其他公众。从保护其他公众健康的角度来看,疾病的早期诊断应该给予重视,这就需要有一套制度和办法来保障。如果我们通过一些制度,使他能够免费或者以较低的价格得到救治,就可以使一些传染病避免被漏诊。
还有,一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救治费用比较低,如果没有及时救治,可能小病转为大病,治疗的费用会更高。从这个角度上,需要把基本医疗的问题纳入到我们的制度设计中来。
但是有一个难题,怎么定位基本医疗?根据专家建议,基本医疗是一个医学概念,但在政策制定层面,它更多的是一个经济方面的概念。必须得在政策上能够把它划分出来。所以我们的一些专家建议,可不可以考虑把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农村的乡镇卫生院所能够提供的医疗服务定性为基本医疗,这样在政策操作上就比较容易。基本医疗这个概念是一个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之所以这样划分,是便于我们在政策上能够把基本医疗问题纳入到政策层面来解决,也便于公众较好理解。
医药经济报记者:国家卫生投入的模式是否正在转变?是不是由投向供方转向需方?这是不是意味着今后的投入将不再建医院、买设备,而是给公众购买一些服务?
新闻发言人:第一,从目前的情况看,从国家卫生投入的量和实际的需要以及与国际上的比较来看,政府的卫生投入不足,需要加大公共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第二,在投入的方向和方式上,应该不断探索,应投入到哪些方面去?比如,疾病预防、公共卫生、实施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建设国家不同层次的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包括支持发展中医药事业,这些都应该说是公共财政在卫生投入方面的重点。具体到医疗服务,是投入到供方还是需方?这是目前争议比较大的一个问题。
根据我们过去的经验以及国际上的经验,投入供方还是需方,各有利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权衡。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不能简单划一,所以说,政府的医疗卫生投入方式,仍然是一个正在深入研究的问题。
中国医药报记者提问:我有两个问题,第一,在高部长的报告里谈到医药分开的问题,这个问题前两年卫生部在各地也进行了试点,把医院的门诊药房和医院脱离开,还有一些地方对门诊、药房进行托管,这次又提出这个 问题,是不是有了一些成熟的经验?今年在医药分开方面是不是有了具体的时间表?第二个问题,高部长的报告里也提到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据我了解,基本药物目录现在由国家药监局主管这方面的情况。这次高部长的报告里提到的建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制度是否意味着这项工作今后由卫生部主管和负责操作?
新闻发言人:关于医药分开的问题,媒体很关注,争论也很多,应该说,有不同的说法,也有不同的做法。在这次卫生工作会议上,高部长就这个问题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论述。卫生部认为,“医药分开”的实质是改革“以药补医”的机制,逐步取消药品的加成政策,政府财政对医院给予相应补贴。因为医和药,从一般意义上讲,“医药不分家,”,在治疗的过程中,如果把医和药分开,也不现实,之所以要分开,是由于我们国家长期以来实施了以药补医的政策,带来了很多弊病。提出要医药分开,怎么分?目前各地也有一些尝试和做法。曾经有的地方试行把门诊药房从医院里剥离出来,成立一个药店,医生开药之后直接上药店买药。药店就是一个企业,像市面上的药店一样。这个试点的结果表明,这种做法不能够达到原来预想的结果,:第一,由于国家对医院的经济政策调整不到位,医疗机构目前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药品收入,药房分出以后,这个问题如何解决?。第二,药店作为一个企业,它在切断医务人员与药品销售之间的利益关系这个环节上,也很难达到我们预想的目的。第三,如果因为药品的使用上出现了医疗纠纷,这医院、药店,谁来承担责任?这还会带来新的用药责任的划分问题。
现在对一些地方采取门诊药房托管的方式,卫生部高度关注,希望各地能摸索出一些经验和做法。
医药分开这个问题,因为不仅涉及到卫生部门,还涉及到其他部门,具体的做法还需要和有关部门进行协商。卫生部希望相关的部门和相关利益群体应该在一个统一的前提下达成共识,就是说,维护群众健康、保证安全有效用药、降低群众医药费负担,大家应该在这个共识的前提下共同探讨怎样比较好地实施医药分开的改革措施。
高部长讲的这四项重要的制度建设,不要说仅是基本药物制度,包括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这些都不是卫生部家一家能够制定的。我国药品的管理是分散在不同的部门,比如药品的质量、流通的监管在药品监管部门,生产在发改部门,药品到了医院以后的使用安全、使用监测,这些又是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的责任。要制定基本药物制度,涉及到药品的生产、流通、采购、使用等环节,这就和许多部门有关,不仅仅和药监部门,还和其他很多部门有关,也是多部门正在研究解决的问题。因为目前药品的费用占医疗费用很大比例,我们希望通过国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能够较大幅度地减轻群众的医药费负担。作为卫生部门,我们积极呼吁希望在基本药物制度的建设过程中,有关部门也能从既维护群众健康、减轻群众医药卫生费用负担,又有利于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管理,从这样的角度来共同设计,。只有这些制度不断细化,并形成一定的制度来得到落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的问题才能有比较明显的改善,大家关注、社会关注,我们共同期盼这些制度能够早日******得到落实并得到落实。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