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材料学是口腔医学领域中一门新型学科。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作为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交叉的学科,口腔材料学逐渐成熟,并独立成为口腔医学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在我国,口腔材料学课程设置最早可追溯到八十年代末期,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内,口腔材料学教育逐渐从最初的本科生教育,发展到今天的招收博士研究生的水平,并与其他相关学科相互促进,呈蓬勃发展的局面。
口腔材料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系统掌握口腔材料学中理工科学科知识,了解口腔材料与口腔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为口腔疾病的防治提出理论依据和合理设计,并能在治疗中正确选择使用口腔材料。然而要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口腔材料学的教学目的,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就教材而言,直至1995年10月,我国才有了由四所院校共同编写完成的首版《口腔材料学》教材。全国统编教材的发行,填补了我国口腔材料专业教材的空白,为口腔材料学步入正规教育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教材毕竟是首次编写,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及对教学效果的考察,笔者感觉教材在内容的准确性、侧重点,分类的合理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其次,就师资力量而言,以五大院校为例,目前口腔材料学教学人员虽有口腔材料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但主要还是理、工、医等学科的专业人员,由于教学人员是从理、工、医等其他学科转而从事口腔材料专业教学的,因此对于口腔材料知识的融会贯通存在一定的欠缺,这种自身知识上的缺陷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正确理解和吸收,甚至影响达到教材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这与口腔材料学在口腔医学中愈来愈重要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那么,影响口腔材料学教学效果并成为口腔材料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笔者认为:首先,目前的教材未充分体现口腔材料学的专业特点(值得欣慰的是,第二版口腔材料学教材已在修改编撰中)。口腔材料学涉及理、工、医等多学科知识,考虑到我国国情,即医科大学学生仅进行过极少的理、工科类知识的学习,因此,对口腔材料学中涉及到的一些理、工科的知识,不应流于肤浅,而应有一定的深度。另外,口腔材料学若仍以类别(无机材料、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分类,则在每类材料的内容上,应考虑该类材料的专业特点,即在理论上注重材料的原理、性能,在应用上注重材料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掌握了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口腔材料的性能有较深的了解,并能在临床治疗时作出正确的选择和进行正确的操作。其次,对教师队伍应进行继续教育。一方面,理工科专业出身的教学人员,应自修与之相关的口腔医学的课程,而口腔医学专业的教师,则须补充理工科知识,以保证口腔材料的教学人员融合多学科知识;另一方面,由于口腔材料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不断有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同时也不断有新的机制被发现或旧的理论被取代,教师应不断学习并将成熟的但可能超出教材的知识介绍给学生,使口腔材料学学科教育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第三,目前的口腔材料学教学主要以理论课为主,全国仅个别院校用自编讲义开设了实验课。从教学效果的考察中,我们感到口腔材料学的教学效果欠佳,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没有开设实验课。口腔材料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因此,在理论课后应安排一定的实验课,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口腔材料的能力。对未开设口腔材料学课程的院(系),应尽早创造条件并采用全国统编教材开课,使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掌握必要的口腔材料学知识,以满足口腔医学发展的需要。
[收稿:1999-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