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资讯中心 Topics
政治命题预测试卷(8)
作者:佚名 日期:2007年02月14日 来源:不详 浏览:

核心提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
      A.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哲学的基本问题
      D.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有(      )
      A.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
      B.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原子结构学说、原子——分子论
      C.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信息论
      D.达尔文进化论、控制论、系统论
3.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两手抓
      D.社会意识是完全被动的
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
      A.运动                                                    B.客观实在性
      C.可感知性                                            D.统一性
5.唯心主义时空观的根本缺陷是(      )
      A.认为时空是装物质运动的“空盒子”
      B.认为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否认时空同运动着的物质的联系
      D.认为时空是绝对的
6.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类似感觉的特性”
      B.劳动
      C.自然环境
      D.客观精神的逻辑发展
7.真理的绝对性是指(      )
      A.真理是不变的
      B.真理是永恒的
      C.真理的客观性和无限性
      D.真理永远是有用的
8.下列选项中属于人的本质属性的有(      )
      A.人的自然属性
      B.人的社会属性
      C.人的心理特征
  D.人的生理特征
9.国家本质上是(      )
      A.社会秩序的维持者
      B.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机构
      C.社会生活的领导者
      D.阶级压迫的工具
10.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      )
        A.中国同盟会                                          B.兴中会
        C.中国国民党                                          D.中国民主同盟
1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      )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2.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      )
        A.无产阶级专政
        B.资产阶级专政
        C.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D.官僚地主阶级专政
13.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起点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1956年完成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1953年底开始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人民公社成立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党开展“五反”运动是在(      )
A.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
B.私营工商业中
        C.全国农村
        D.教育和文化界
15.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大力发展生产力
        D.依法治国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部分是(      )
        A.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B.实行政府职能的转变
        C.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
        D.改革金融体系
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      )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
1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有(      )
        A.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B.继承中国革命文化传统
        C.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D.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9.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是在(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五大”
20.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中,应积极发展的是(      )
        A.农业                                          B.第二产业
        C.工业                                          D.第三产业
21.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2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实现共同富裕
        B.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23.社会保障的最低层次是(      )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24.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      )
        A.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B.加快发展速度为中心
        C.提高国民生产总值为中心
        D.平衡比例为中心
25.在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是(      )
        A.公有制经济                              B.股份制经济
        C.民营经济                                  D.中外合资经济
26.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指(      )
        A.把“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B.把“培育”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C.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D.把“实效”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      )
        A.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经济体制
        B.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国家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
28.我国“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是实现(      )
        A.小康                                              B.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C.人民生活很富裕                          D.解决温饱
29.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政体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
30.我国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则是(      )
        A.各民族共同繁荣
        B.民族团结和合作
        C.民族平等
        D.民族自由
3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是(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3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成为全党共识的标志是(      )
        A.中共“六大”的召开
        B.中共“七大”的召开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八·七”会议的召开
33.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人类自身不断增长的需求
        B.阶级斗争
        C.社会革命
        D.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34.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A.根本动力
        B.直接动力
        C.主要动力
        D.惟一动力
35.在生产关系各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生产过程中人们的相互关系
        C.产品分配关系
        D.消费关系
36—40题为时事政治题(略)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41.偶然性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只起破坏作用。



42.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3.简述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44.简述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45.简述邓小平理论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意义。



四、论述题(本大题满分20分)
46.如何理解邓小平“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观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A                4.A                5.C
        6.B                7.C                8.B                9.D                10.A
        11.A              12.C              13.B              14.B              15.B
        16.A              17.C              18.D              19.C              20.D
        21.A              22.C              23.A              24.A              25.A
        26.C              27.C              28.A              29.A              30.A
        31.B              32.C              33.D              34.B              35.A
        36-40(略)
        二、辨析题
        41.(1)错误。这是对偶然性的一种片面性的认识。
        (2)偶然性是和必然性相对应的哲学范畴,它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产生于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
        (3)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受必然性的支配和制约,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
        (4)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抓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偶然现象所提供的“机遇”,促进事物的发展,避免不利的偶然性因素对事物发展的阻碍和破坏作用。
        42.答:正确。中国农民阶级有较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但是,由于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代表,具有狭隘、保守等弱点,他们看不清斗争的前途,提不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也难以抵制封建主义的影响,不能始终保持革命队伍的团结和巩固,因而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历史证明,中国农民阶级只有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简答题
        43.(1)人民群众是个历史范畴,它包括星和质两方面的涵义:其一,它是指居民中的绝大多数;其二,它是指推动历史前进的社会力量。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创造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不是任意的,它要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表现在:
第一,人民群众只能在既定的客观历史条件下创造历史;第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的方向、性质、内容和结果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第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从根本上说是由历史的发展规律决定的。
44.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三大法宝,三者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斗争;统一战线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的必要形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中国共产党是掌握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斗争的英勇战士。加强党的建设,使党成为坚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是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45.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和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优化地区经济结构,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
        第一,它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各个地区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配合,才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并发挥整个国民经济的整体优势。
        第二,它是消灭贫困,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
        第三,它对促进不发达地区的发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安定,巩固国防,都有重要意义。
        四、论述题
        46.对外开放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个基本点,为了说明开放的必要性,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观点。这一观点的涵义是:
        第一,现代世界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整个世界已经是个开放的世界,各国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一国经济的发展如果脱离这个开放的世界,必定会陷于封闭和落后状态。
        第二,从历史角度看,我国是个文明古国,历史上曾处于世界发展的前列,近代闭关自守的政策,使我国陷入了停滞落后状态,我们应该吸取历史教训。
        第三,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必要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加速我国的发展。
        认识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们就要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相关阅读:

    上一篇文章:政治命题预测试卷(7)
    下一篇文章:成人高考政治复习的一点看法
    0% (0)
    0% (10)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
     以下是对 [政治命题预测试卷(8)]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关于我们广告业务联系我们版权说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kqq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 口腔医学网 | 牙周炎 | 口 腔挂图 | 牙齿矫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