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资讯中心 Topics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
作者:佚名 日期:2007年02月14日 来源:不详 浏览:

核心提示:

    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是有区别的,它们研究的对象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物质世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世界的一个部分,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的是物质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的是物质世界一定领域、一定层次的本质和规律。它们之间是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又是密切联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离开了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2.试述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内容及其意义。
  
  内容:
  
  (1)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即谁先谁后,谁决定谁,谁是世界的本质、本原。
  
  (2)精神和物质之间有无同一性,即人们能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按照对哲学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意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如何回答其内容的第一方面,即如何回答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第二方面,即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凡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知的,是可知论;反之,则是不可知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就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人们的活动主要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是主观反映客观,改造世界是主观反作用客观。只有解决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取得工作的成功。
  
  3.简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物质离不开运动,无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运动也离不开物质,任何运动都有物质主体,都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
  
  4.试述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意识:
  
  意识的能动作用即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也称为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形成主观观念,并且自觉地指导人的实践活动,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3)意识的能动作用最突出的表现是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4)意识活动能在一定条件下控制人的生理活动。
  
  对立统一:
  
  1)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和把握它们的关键;
  
  3)矛盾分析法即对立统一的分析方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5.论述质量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内容:
  
  质量互变规律说明,事物的量变达到关节点超出了度,就出现质变;新质产生后,在新的基础上又出现新的量变;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事物发展的进程就是这样循环往复,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无限演进的过程。这就是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
  
  意义:
  
  1)质、量、度作为概括事物规定性的基本范畴,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
  
  2)掌握事物的度也很重要。
  
  3)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对于我们至少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启发意义。
  
  其一、既然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那么我们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应该注重量的积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其二、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渐进与飞跃的统一,只承认连续性而不承认间断性、只承认渐进而不承认飞跃,或者相反,都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进程。
  
  总之,善于把握量变和质变的对立统一,在它们的相互转化、相互推动中把握事物的变化发展,从而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指导。
  
  6.试述辩证否定观及其意义。
  
  辩证否定观:
  
  首先,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是扬弃。
  
  意义: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对任何事物不要简单地肯定或简单否定,不要不加分析的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7.试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内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基本思想原则的理论基础。我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意义: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是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思想武器。
  
  矛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共性),要坚持矛盾的特殊性(个性)
  
  8.简述实践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只有在实践人们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2)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给人们提供新的认识课题,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了认识的发展。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主观见之说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它是联结主观认识和认识对象的桥梁,因而能把认识与对象相对照,判定认识是否正确。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有效地改造世界。
  
  9.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和最初阶段。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同客观事物相接触,这些事物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于是就相继产生关于这些事物的感觉、知觉和表象,这就是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头脑加工,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认识发生一个质的飞跃,形成概念,然后人们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对立的,它们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是相互区别的。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认识。另一方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又是统一的。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到理性认识。第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10.试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的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因此,主观是否符合客观以及符合的程度如何,如不超出主观范围,不跟客观世界接触,是根本无法解决的。同时,客观事物本身也不能充当真理的检验标准,因为客观事物是离开人的活动而独立存在的,不把主观认识同客观现实相比较,同样也无法解决真理检验标准的问题。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现实物质性活动,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本身是直接的现实,同时又能把正确的理论直接变成现实。通过实践活动,就能够把原来指导实践的理论同现实相对照、相比较,检验出理论的认识是否符合客观,以及符合程度如何,即检验出理论是否具有真理性
  
  11.试述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春意义。
  
  (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首先,二者是对立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个真理的两个不同方面或两种不同属性,它们各有不同的规定性,是有区别的。其次,二者又是统一的。这种统一表现在:其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这中有相对。其二,相对真理可以向绝对真理转化。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原理,指导我们树立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即一要坚持,二要发展。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并接受实践的检验,然后又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普遍真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客观真理,也就是包含着绝对真理的因素的正确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绝对真理。因此,必须坚持,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要反对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错误倾向。这种观点鼓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过时了”,怀疑和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的正确性,因此,也就是怀疑和否定其真理的客观性和绝对性。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又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没有也不可能穷尽我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它的个别观点也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改变。这说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时也是相对真理,不能把它变成僵死的万古不变的教条。不承认这一点,也就否认了真理的相对性。因此,必须随着实践的党深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典范。
  
  12.简述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马克思主义首先强调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的产生、变化与发展都根源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第二,社会意识的内容,无论其具体形式和水平如何,也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第三,社会意识中的阶级属性是社会存在中阶级关系的反映。
  
  13.论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在肯定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的同时,以主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
  
  主要表现在:
  
  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
  
  第四、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最突出的表现。
  
  14.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在肯定社会。
  
  (1)在生产方式的矛盾统一体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二者之间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则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则阻碍生产力发展。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方式及其矛盾运动。其中,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内容方面,是活跃的、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形式方面,是相对稳定的、保守的因素,因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始终存在着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着生产方式从低级向高级的不断发展,从而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
  
  15.简述经理基础与上层建设的辩证关系。
  
  (1)在社会形态的矛盾统一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2)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革。
  
  (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表现为积极地为经济基础服务:第一,从方式上看,上层建筑通过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和领域的控制和调节为经济基础服务。第二,从内容上看,上层建筑既要保护和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又要消灭和排斥异己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第三,从性质上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在整个社会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最终取决于其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如果上层建筑维护的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先进的经济基础,则该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社会性质是进步的;如果上层建筑维护的是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的经济基础,则该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社会性质是反动的。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形态及其矛盾运动,表现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社会形态的不断更新,从而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16.简述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指推动社会发展的大多数人。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不断积累生产经验,改进生产工具,为社会发展提供原动力。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一方面,人民群众为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们提供创造社会精神财富的物质条件和经验材料,间接地参加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另一方面,也直接创造社会精神财富。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社会的发展是通过社会变革实现的,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同时,社会的改革、进化,也是人民群众推动的。
  
  17.论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人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1)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的需要所做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简单地说就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大小。人的个人价值是指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对个人和个人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简单地说就是社会对个人的满足程度。
  
  (2)人的价值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简单地说就是贡献与满足的统一。二者是不可分割的。这要求我们:一方面,社会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个人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另一方面,个人也必然努力对社会尽义务、担责任,尽可能地为社会多做贡献。我们主张社会价值与人个价值的统一,贡献与满足的统一。只讲对社会的贡献而不讲个人合理需要的满足,或只讲个人需要的满足而不肯为社会贡献,都是对人的价值的片面的理解。
  
  (3)自我价值同社会价值除了相统一、相一致的一面之外,也有不一致、相冲突的一面。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社会主义的优越制度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创造了旧社会所无可比拟的条件和可能;另一方面,初级阶段相对落后的生产力和尚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能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充分的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为社会做奉献、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当自我价值同社会价值发生矛盾时,尤其提倡个人价值自觉地服从社会价值,有时甚至还要牺牲个人价值,去维护和实现社会价值。


相关阅读:

    上一篇文章:成人高考专升本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大事记
    下一篇文章: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资料(毛泽东思想)
    0% (0)
    0% (10)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
     以下是对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关于我们广告业务联系我们版权说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kqq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 口腔医学网 | 牙周炎 | 口 腔挂图 | 牙齿矫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