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是一个包含许多临床问题的集合术语,它涉及到咀嚼肌,颞下颌关节,或以上两者。自从Costen使得临床医生注意到可能存在下颌功能紊乱及一系列相关症状,许多其他的术语被用来描述相似的症状。其中的一些术语被列在表1中
这些被使用的术语变化很大,暗示着对TMD的病因和机制了解得很少。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已经被证实是口面部非牙源性疼痛的一个主要原因,它也被认为是肌骨紊乱的一个亚类。虽然它曾被认为是一个单一的综合征,但目前的研究支持下面的观点,即:TMDs是咀嚼系统一组相关的疾病,它们有许多共同的表现。最常见的症状蜒疼痛通常位于咀嚼肌区、耳前区和/或颞下颌关节区。疼痛常常在下颌功能运动时加重,比如咀嚼或打呵欠等。TMD的特征性症状和体征被列在表2中。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和损伤在人群中分布和决定因素的科学。对科学研究来说,临床诊断本身并不可靠。只要可能,应该制订出明确的标准来进行诊断。由于诊断标准和数据收集上的差异,各研究的结果差别很大也是不足为怪的。因此,缺乏规范的诊断标准来对TMD进行临床分类也成了我们进一步了解TMD的一个障碍。华盛顿大学进行的一项建立研究诊断标准的项目填补了该空白。该项目建立了一套TMD的研究诊断标准,标记为“RDC/TMD”,这使对肌肉或关节相关的TMD的研究能标准化并具有可重复性。
由于实际操作上的原因,大多数流行病学研究都是在按年龄和性别分类的特定人群中进行的。在特定人群中进行的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显示:75%的人有至少一项关节紊乱的体征(关节杂音,关节触痛等),大约33%的人有至少一项症状(面部疼痛,关节疼痛等)。人群中临床体征和主观症状的高发生率暗示着大部分有症状的个体的临床严重程度都低于寻求治疗的TMD病人。因此临床医生也被警告不要将有症状和体征的人都认为临床上“有病”。根据按照流行病学研究法则选择样本的研究,可以预测特定人群中(青少年或成人)28—88%的人会检测到关节紊乱体征,他们中大部分是亚临床的,较少的个体(12—59%)会意识到自己的症状,而仅仅小部分(5—26%)需要治疗。
Agerberg和Carlsson在一个对一般人群有代表性的样本中进行了横断面研究。他们采用调查表法在瑞典Umefa市对各类人群中的每35人进行取样,在被调查的人中(年龄15—44),50%的人有紊乱的症状,他们中几乎1/3的人有两个或更多的症状。女性比男性有更多的症状,她们也比男性更常寻求建议。他们还指出,跟在TMD病人中进行的研究相比,在不同的年龄组中,症状和体征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生率都几乎相同。虽然在人群中,男性和女性紊乱的发生率几乎相同,但临床统计资料显示:在寻求治疗的人中,男女比例是1:3到1:9,这的男女比例与女性对自身健康或症状更关心相一致。TMD的症状和体征在10多岁后开始逐渐严重,发生率逐渐增高。一个包括3,428病人的研究显示大多数病人的年龄为15-45岁,暗示着年龄大的人更少被他们的症状困扰
。 针对儿童的调查很少,这是由于缺少良好的明确的诊断标准,因此与成人的研究对比也很困难。Williamson报告35%的6—16岁需正畸治疗的病人治疗前有弹响或肌肉触痛。Magnusson及其合作者进行了一项纵向研究来观察儿童和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主观症状的变化,结果发现尽管主观症状的发生率较高(33%),但10年后293人中仅有7人有治疗的需要。
致病因素
致病因素是指那些使个体易感或诱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或使之持续存在的行为、社会心理和躯体因素。个体因素,在不同的环境下,也有部分或全部促进作用。为了对TMD患者进行长期的成功治疗,必须把这些因素跟主要诊断放在相同的地位,如对上述提到的因素不处理会使症状得不到缓解,导致治疗失败。目前的研究仍在探查哪些是病因,哪些是继发性的。我们将致病因素分为易感因素、起始因素和持续因素,以强调它们在TM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