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涎腺资讯中心 Topics
腮腺咬肌区肿块鉴别诊断
作者:佚名 日期:2007年01月24日 来源:不详 浏览:

核心提示:
一.      炎症:
(一)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急性局部红肿热痛史或伴有全身消耗性疾病,发高烧,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数增高。
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区肿胀,皮肤发亮,耳垂上翘,压痛明显,口内腮腺导管口红肿,可流出混浊液体甚至脓液,涂片可查见脓细胞。
慢性化脓性腮腺炎,可有急性腮腺炎史,甚至多次急性发作,主要表现一侧或双侧腮腺区肿胀,或时大时小,局部有发胀感或局部疼痛,自感口内有异物分泌,全身症状轻,腮腺呈弥漫性肿大,皮色正常,轻压痛或无痛,用手从耳后向前按压可见腮腺导管口有混浊涎液或脓性分泌物,腮腺导管造影可见导管系统有扩张或狭窄等改变。
(二)      流行性腮腺炎
起病急,一侧或两侧先后腮腺区肿胀,全身可发高热,但白细胞总数不高或下降,淋巴细胞增高。局部疼痛及压痛不明显,个别病人主要表现在颌下腺肿大。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腮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故有流行病学史,好发于小儿或青少年。
口内腮腺导管口不红肿,唾液清亮,无脓液流出。
(三)      假性腮腺炎
  是指腮腺周围或腺体内淋巴结急性炎症。腮腺区肿胀,常可触及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腮腺导管口正常,流出清亮涎液。头面部可查见感染来源,如头皮.面上部的疖肿.伤口等。
(四)      急性咬肌下颌间隙感染
   常有牙病史,多为牙源性,以下颌角为中心的肿胀,皮肤发红可不明显,肿胀处硬,压痛明显,即使化脓也难测出波动。张口受限。可用B超或穿刺抽吸检查咬肌下是否有脓液。口内常可查出病源牙。
   慢性咬肌下颌间隙感染可由急性期转变而来,也可以一开始就是慢性过程。自觉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在张口受限,咬肌区扪诊坚硬
慢性咬肌下颌间隙感染,常合并慢性低毒性皮质骨骨髓炎,此时摄X线片,可发现骨质吸收及增生性变化。
(五)      急性化脓性下颌骨骨髓炎
      多为牙源性,有病源牙及牙病史。全身及局部急性炎症症状重,常有多个松动牙,前庭沟明显肿胀,初起剧痛 ,继而下唇麻木。

      自行溃破或切开引流后出现脓腔,即转为慢性期,自觉症状缓解。若瘘口封闭,引流又不畅,又可急性发作,故急性期应保持引流通畅,否则可多次发作,导致頜骨      自行潰破或切开引流后出现脓瘘,即转为慢性期,自觉症状缓进一步损害,骨髓炎不会自愈。死骨形成及分离需半年左右,此时摄X线片可明确死骨的大小、部位和数量。只有手术刮除死骨及感染性肉芽组织后才痊愈。
(六)      特异性感染
1  淋巴结核    腮腺周围(如耳前)及腮腺内淋巴结结核,病无明显自觉症状,可扪及肿块,界線清楚,多可活动,可单个或多个,有时有同侧或双侧淋巴结肿大(结核),结核性淋巴腺炎一般抗生素无效。易误诊为腮腺肿瘤。可参照有无结核体质.体征及其他脏器.有无结核病史等加以考虑,也有经手术切除“腮腺肿瘤”后,病检证实为淋巴结核。
2  放线菌病    好发于腮腺咬肌区,呈慢性和亚急性炎症表现,病程长,弥漫性肿胀,界线不清,硬,一般剂量抗生素无效,后期可部分软化.化脓,并形成脓瘘,脓液较稀薄,注意脓液中如有“硫磺颗粒”,送涂片检查放线菌菌丝。可取瘘管周围炎性肉芽组织作病理检查确诊。
二  囊肿
(一)      腮腺囊肿
无自觉症状,腮腺部软性渐进性肿块,柔软,无压缩性,体位改变(-)。B超检查为单房或多房,有液平段,穿刺可抽出囊液,涂片查胆固醇结晶。
(二)      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管口堵塞引起,与皮肤粘连而与皮下组织不粘连,肿物中部常见一小点。常合并感染或化脓。
(三)      下頜骨囊肿
无自觉症状,颌骨膨隆,至两侧面部不对称,渐大,捫诊硬或有乒乓球样感,靠X线摄片诊断,具体类型靠病理学检查。
 基底细胞痣综合征:多发性角化囊肿,方头,皮肤痣,骨畸形,遗传史,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三  良性肿瘤
(一)      腮腺多形性腺瘤
无痛性渐进性腮腺部肿块,实性,界限清楚,中等硬度,结节状,可活动,无压痛,无面瘫,B超检查,不作活检,有条件者可作细针抽细胞学检查。
(二)      其他腮腺良性肿瘤
Warthin瘤又称乳头状淋巴囊腺瘤.腺淋巴瘤好发于腮腺尾叶,可两侧发生,界限清楚,较软,体积一般不很大,B超,不作活检。
(三)      囊性淋巴管瘤又称囊状水瘤
先天性,婴幼儿发病,无症状,柔软,渐进性肿胀,无明确界限,好发于面侧部或颈侧部,透光試驗(+)。B超:多房性囊性。穿刺有淋巴液,稀而清亮,可凝固,涂片可见淋巴细胞。
(四)      血管瘤
 先天性,婴幼儿发病,无症状,柔软,渐进性肿胀,无明确界限,好发于面侧部或腮腺内,顏色可有改变:青.兰.紫色。有压缩性,体位试验(+)。B超检查,穿刺有静脉血。
咬肌肌肉血管瘤主要在咬肌部,咬牙时肿物变小或从边缘突出,B超或穿刺协助诊断。
(五)      神经纤维瘤
先天性,婴幼儿发病,无症状,柔软,渐进性肿胀,无明确界限,皮肤松弛下坠,颜面畸形,肿物表面皮肤或身上其他部位皮肤有浅褐色斑或牛奶咖啡色斑,皮下可扪及条索状或结节状物,可有压痛,系增粗的神经纤维,无需活检可以确诊。初期仅为局部肿胀,无皮肤松弛下坠者,靠色素斑诊断。
(六)      下頜骨良性肿瘤
(七)      无痛性渐进性肿大,面部不对称,X线摄片在鉴别诊断中占重要地位。
造釉细胞瘤:骨中病变呈实性和囊性共存,透光度不如囊肿,初为单房,继而多房,边界不规则,有弧形切迹,无白线,牙移位,牙根吸收较多,确诊靠病检。
骨纤维异常增生症:可单骨和多骨发生,表現增大畸形,硬,X綫片上呈毛玻璃样.云絮状改变。
骨巨细胞瘤
X线片见肥皂泡沫样骨质破坏,多房性,确诊靠病检。
其他颌骨良性肿瘤:骨化纤维瘤,粘液瘤,骨瘤,牙瘤…
四  恶性肿瘤
(一)      腮腺癌
共12种类型,有低度.中度和高度恶性之分,可出现安不同程度的自觉症状和体征,如疼痛.面瘫和增长速度快等。
最常见的有粘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粘液表皮样癌又分高分化和低分化两种,前者为低度恶性,后者为高度恶性其界线不清,硬,可有隐痛或部分面瘫,有较高的颈淋巴转移率。
腺样囊性癌,初期表现似良性肿瘤,但此瘤局部侵袭性强,尤其沿神经血管束扩展.破坏,手术不易切净而复发,并可发生肺转移,可带瘤生存一段時間。
癌在多形性腺瘤中或多形性腺瘤中的癌,可以是原发的或是继发的,后者系多形性腺瘤转变而来,有一段良性肿瘤的病史,癌肉瘤是其中的一个亚型,属真正的恶性混合瘤,发展快,预后差。高度恶性的腮腺肿瘤中有腮腺的腺癌.鳞癌和未分化癌,其共同特点是增长快,有明显自觉症状或面瘫等,以上肿瘤均需由病检确诊,但一般不主张术前作活检,而是术中作冰冻切片。
(二)      颌面部肉瘤
软组织肉瘤中有纤维肉瘤.横纹肌肉瘤.脂肪肉瘤及神经纤维肉瘤等,其共同特点是好发于青少年,生长快短期内呈巨大肿块,致面部畸形,皮肤可有破溃局部血管扩张,温度高,可有疼痛或麻木,诊断靠活检。
颌骨肉瘤中有软骨肉瘤和骨肉瘤,除上述临床特点外,可摄X线片,溶骨性骨肉瘤以骨质破坏为主,成骨性骨肉瘤以增生为主,有破坏.有增生,周围组织中可能有日光放射状骨针影。
五  其他肿块
(一)      良性淋巴上皮病(变)
临床称米枯利兹病(波兰,1888),或舍格林(瑞典,1933)综合症,主要表现:1.腮腺肿大,可单侧,常双侧,,个别的伴有颌下腺和泪腺的肿大;2.干燥症状:.口干眼干.咽干.鼻干;3.类风湿因子可能阳性;4.自家免疫抗体和抗核抗体,抗腮腺导管上皮抗体阳性;5.锝99ECT检查腮腺分泌功能差;6.B超检查;7.腮腺碘油造影检查;8.下唇内侧粘膜小涎腺活检。
(二)      嗜伊红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
首先在中国发现,继而东南东南亚国家也有发现,但欧美国家尚未报道。主要在男性发病,女性很少。
好发于腮腺区,局部肿胀,无明显界限,皮肤痒,有抓痕或粗糙,周身表浅淋巴结,尤其是肘部滑车淋巴结可能肿大。查外周血,嗜伊红细胞数明显增高(正常0-2%),其绝对值计数也明显增高(正常50-300/cm3),其多少反映病情进展状况。可做活检确诊。此病预后好,对放疗敏感(20GY),也可以配合强的松治疗。
(三)      咬肌肥大
一侧或双侧,肿大部位是咬肌,咬紧牙时肿块发硬,平时肿块变软,使面下侧方变方

相关阅读:

    上一篇文章: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化疗方案
    下一篇文章:关于口腔癌的初步研究
    0% (0)
    0% (10)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
     以下是对 [腮腺咬肌区肿块鉴别诊断]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关于我们广告业务联系我们版权说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kqq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 口腔医学网 | 牙周炎 | 口 腔挂图 | 牙齿矫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