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面瘫外科治疗的进展
核心提示:
2003-2-2 作者:杭州市整形医院(310014)林洁
面瘫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面神经损害,是以面部表情功能丧失和组织营养障碍
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候群[1]。病程超过二年以上的面瘫为晚期面瘫
[2],其治疗一直是一大难题,至今没有十分理想的方法[1~4]。
1 晚期面瘫外科治疗的回顾
晚期面瘫的治疗可分为非动力性和动力性治疗二大类。
1.1非动力性治疗
是治疗晚期面瘫的传统方法,临床上较为常用,对患者静态畸形的改善效果肯
定,主要包括筋膜悬吊、真皮悬吊、组织代用品悬吊等方法[1,5]。其
中阔筋膜悬吊是非动力性治疗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此方法适用于不适宜作动力性
治疗的各种原因引起的晚期面瘫。
1.2动力性治疗
主要有肌瓣移转术、神经移转吻合术、跨面神经移植术、肌肉游离移植以及近
年开展的带血管神经肌肉游离移植术,通过手术获得面部表情动态下的对称。
1.2.1肌瓣移转术:
1908年Lexer及Eden首先将咬肌和颞肌分出肌瓣,分别移转到上、下唇及上、
下眼睑来矫正面瘫畸形。Gillies则应用颞肌及其筋膜移转治疗面瘫,效果肯定,
60年代至70年代被广泛应用[5],目前仍有使用。Anonson等[6]
于1986年开展了舌下神经袢神经肌蒂移位至面肌的临床应用。曾祥宏等[7
]利用副神经斜方肌上支及其伴行血管为蒂的肌瓣转位来修复面瘫。肌瓣移转术
方法较简单,凡不适宜做复杂手术的病例可采用此术式[2]。
1.2.2神经移转吻合术:
适用于损伤面神经的近中枢端无法吻合,远心端神经具备吻合条件,而且面部
表情肌无明显萎缩者[1]。Drobnik 1896年最早应用副面神经吻合治疗
面瘫[1,2,5],舌下面神经吻合是由Korte 1903年首先报道的
[1,5]。其它尚有采用膈神经、舌咽神经、下颌神经运动支的神经移转术
[8]。神经移转术后,面部肌肉运动是与移转神经原支配肌肉的运动相伴随
的,而且只能是一种粗大的、混合的、大块性质的运动[8],所以现在已
较少应用。
1.2.3跨面神经移植术:
由Scaramella 1970年首先报道,适用于面部表情肌无明显萎缩或表情肌严重
萎缩选择Ⅱ期吻合血管神经的肌肉移植术的Ⅰ期手术[1]。Alain等
[9]主张该术式分二期进行,以此来防止疤痕阻碍神经的再生。该术式的优点
在于患侧表情肌接受来自健侧面神经的再生纤维,与健侧表情肌连动,面部表情比
较自然,有整体性。
1.2.4肌肉游离移植:
Thompson[10] 1971年首先应用趾短伸肌游离移植来治疗面瘫,手
术分二期进行,效果较满意。Thompson认为第Ⅰ期的供肌去神经支配是手术成功的
先决条件。此方法不用行血管吻合,手术简单,适用于晚期面瘫面肌已萎缩者。其
不足之处是必须依靠受区肌肉才能使供肌获得神经再支配,故应用受到了限制。
2 显微外科技术在晚期面瘫治疗中的应用
2.1分二期手术的带血管神经肌肉游离移植
第Ⅰ期手术为跨面神经移植,第Ⅱ期为吻合神经血管的游离肌肉移植。该方法
于1976年由Harii等[11]首先报告,其后逐步得到推广,近十余年得到
面瘫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面神经损害,是以面部表情功能丧失和组织营养障碍
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候群[1]。病程超过二年以上的面瘫为晚期面瘫
[2],其治疗一直是一大难题,至今没有十分理想的方法[1~4]。
1 晚期面瘫外科治疗的回顾
晚期面瘫的治疗可分为非动力性和动力性治疗二大类。
1.1非动力性治疗
是治疗晚期面瘫的传统方法,临床上较为常用,对患者静态畸形的改善效果肯
定,主要包括筋膜悬吊、真皮悬吊、组织代用品悬吊等方法[1,5]。其
中阔筋膜悬吊是非动力性治疗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此方法适用于不适宜作动力性
治疗的各种原因引起的晚期面瘫。
1.2动力性治疗
主要有肌瓣移转术、神经移转吻合术、跨面神经移植术、肌肉游离移植以及近
年开展的带血管神经肌肉游离移植术,通过手术获得面部表情动态下的对称。
1.2.1肌瓣移转术:
1908年Lexer及Eden首先将咬肌和颞肌分出肌瓣,分别移转到上、下唇及上、
下眼睑来矫正面瘫畸形。Gillies则应用颞肌及其筋膜移转治疗面瘫,效果肯定,
60年代至70年代被广泛应用[5],目前仍有使用。Anonson等[6]
于1986年开展了舌下神经袢神经肌蒂移位至面肌的临床应用。曾祥宏等[7
]利用副神经斜方肌上支及其伴行血管为蒂的肌瓣转位来修复面瘫。肌瓣移转术
方法较简单,凡不适宜做复杂手术的病例可采用此术式[2]。
1.2.2神经移转吻合术:
适用于损伤面神经的近中枢端无法吻合,远心端神经具备吻合条件,而且面部
表情肌无明显萎缩者[1]。Drobnik 1896年最早应用副面神经吻合治疗
面瘫[1,2,5],舌下面神经吻合是由Korte 1903年首先报道的
[1,5]。其它尚有采用膈神经、舌咽神经、下颌神经运动支的神经移转术
[8]。神经移转术后,面部肌肉运动是与移转神经原支配肌肉的运动相伴随
的,而且只能是一种粗大的、混合的、大块性质的运动[8],所以现在已
较少应用。
1.2.3跨面神经移植术:
由Scaramella 1970年首先报道,适用于面部表情肌无明显萎缩或表情肌严重
萎缩选择Ⅱ期吻合血管神经的肌肉移植术的Ⅰ期手术[1]。Alain等
[9]主张该术式分二期进行,以此来防止疤痕阻碍神经的再生。该术式的优点
在于患侧表情肌接受来自健侧面神经的再生纤维,与健侧表情肌连动,面部表情比
较自然,有整体性。
1.2.4肌肉游离移植:
Thompson[10] 1971年首先应用趾短伸肌游离移植来治疗面瘫,手
术分二期进行,效果较满意。Thompson认为第Ⅰ期的供肌去神经支配是手术成功的
先决条件。此方法不用行血管吻合,手术简单,适用于晚期面瘫面肌已萎缩者。其
不足之处是必须依靠受区肌肉才能使供肌获得神经再支配,故应用受到了限制。
2 显微外科技术在晚期面瘫治疗中的应用
2.1分二期手术的带血管神经肌肉游离移植
第Ⅰ期手术为跨面神经移植,第Ⅱ期为吻合神经血管的游离肌肉移植。该方法
于1976年由Harii等[11]首先报告,其后逐步得到推广,近十余年得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