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功能性颞下颌关节成形术是本文设计的新颖术式,缘于以往的手术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术后关节功能欠佳,而作的改进术式。方法 手术是作下颌骨患侧的升枝部截断,再将病变的髁状突摇摆松动折断,摘下离体进行修整成形后,再予以复位重建关节。此术式可保存部分的残留关节组织结构,便可保留关节特有滑动功能。结果 本组施行了5例6侧功能性颞下颌关节成形术,在术后半年以上作随访复查,张口咀嚼等功能都很良好。结论 在讨论中对颞下颌关节成形术的手术演变与手术安全进行了分析。对功能性颞下颌关节成形术的手术术式与手术命名作了评价。
颞下颌关节强直是由于颅骨与下颌骨的关节部分发生病理性融合致活动受制,治疗是运用手术将其离断而形成假关节,以恢复下颌骨的运动[1、2]。为能获得良好的咀嚼功能,截断部位以愈靠近关节愈好[3]。离断的方法通常是应用电钻、电锯和骨锤、骨凿的交替进行。可在手
术实施过程中,转动电锯的深度难以控制,有可能伤及颌内动脉,发生汹涌出血的危险,骨锤、骨凿的力量更难掌握,可能导致意外事故,虽未见报导,但发生颅底骨折以及因此而酿成颅内血肿致死者时有所闻,作者也曾经历此类并发症而参加抢救的经验教训。困惑多年便萌发改进手术的思考,在前人的手术基础上作了改进,即改进了设计,改进了操作,关键是在手术中放弃应用或尽可能少用骨锤和骨凿,特别是在用骨凿作撬动时,更应注意到支点的承受力量,使手术的安全系数增大,同时使手术后的关节功能较为优良,从而保证了病员生活质量。我们的手术方法设计与操作均尽可能的保留与利用关节的残留组织结构,即部分的关节盘、关节囊和髁状突的骨皮质获得保留与利用,也就是保存了特有的关节滑动功能。手术的改进是着重保证手术操作中的安全性,同时注意维护关节功能为主导思想。因而称之为功能性颞下颌关节成形术。现特报告于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数:5例
性别:男性3例,女性2例
年龄:2~21岁(平均17.6岁)
发病年龄:8个月~12岁
病因:损伤3例,炎症1例,不明1例
部位:左侧3例,右侧3例(即单侧4例,双侧1例)
疾病类型:关节内型4例,混合型1例
手术指征:本成形术主要应用于颞下颌关节内强直,尤以纤维性强直最佳。骨性强直也可施行。
随访结果:本组5例施行6侧功能性颞下颌关节成形术,术后均达3年以上,经随访复查张口均度在3cm以上,并有一定的前伸与侧向运动度。
2 手术方法
麻醉:常规是盲插施行鼻插管的气管内麻醉,但遇有插管困难应及时改在局麻下经气管切开施行麻醉,不主张不限时间的盲插下去,以免发生鼻腔等上呼吸道的损伤,在拔管后发生喉头水肿呼吸道梗阻等意外。
进路:常规在下颌骨下缘作颌下切口(Rasdin切口),暴露下颌骨升枝的颊舌侧,颊侧达乙状切迹,舌侧显露下颌孔小舌,用手指触诊升枝的骨痂,结合X线片CT片判断骨痂的范围,必要时增加耳内切口,使其相互贯通更有利于暴露。
锯骨:按设计将下颌骨升枝后缘截开,使下颌体部与颞下颌融合部分相互分离,即是自乙状切迹向下至下颌角前切迹,避开下颌管内的血管神经束,用来复锯或线锯将下颌骨升枝作纵形截断。
断离:融合的颞下颌关节已经与下颌骨体部离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