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探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小钛板坚固内固定与口内入路升支垂直截骨术(BIVRO)下颌后退术后颌稳定性的不同规律,了解导致复发的有关因素特别是髁状突移位在不同手术后复发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升支截骨手术后退下颌的患者共38例,皆为双颌手术,其中下颌BSSRO 19例,BIVRO后退术19例。于手术前1周(T1),手术后1周(T2),3个月(T3)及1年(T4)分别拍摄定位头颅侧位片及定位颞下颌关节薛氏位片用于测量下颌移动幅度及关节髁状突的手术后移位。结果 双颌手术下颌升支截骨后退术后,BSSRO坚固内固定组1年时的复发率为25%,而BIVRO组大部分患者1年时下颌发生了与手术目的相同的移动,两组的不稳定主要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结论 手术使髁状突移位术后位置的调整可导致BIVRO术后的下颌继续后移而不稳定,而髁状突-近心骨段术中向后旋转术后位
置的调整可导致BSSRO术后的下颌骨继续向前而不稳定。
尽管在过去的10年内正颌外科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术后的复发仍然是困扰人们的问题之一。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下颌升支截骨前徙术后,而对下颌升支截骨术后退手术特别是合并上颌手术后的复发研究较少,国内更少见报道。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探讨双颌手术下临床常用的两种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小钛板坚固内固定与口内入路升支垂直截骨术(BIVRO)下颌后退后FDDC颌稳定性的不同规律,了解导致复发的有关因素特别是髁状突移位在不同手术后复发过程中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995-05~1997-01在北医大正颌外科研究中心双颌手术患者中同时做升支截骨手术后退下颌的患者共38例,其中男14例,女24例,平均23.3岁,范围17~36岁,上颌行Le Fort Ⅰ型整体或分块截骨术,其中下颌BSSRO小钛板坚固内固定(RF)19例,BIVRO后退术加颌间结扎(IMF)19例,其中27例患者同时行下颌水平截骨颏成形术。
1.2 X线片检查及测量方法
手术前1周(T1)、手术后1周(T2)、手术后3个月(T3)及手术后1年(T4)分别拍摄定位头颅侧位X线片及牙尖交错位下的定位颞下颌关节薛氏位片用于测量下颌移动幅度及关节髁状突的手术后移位。系列定位头颅侧位片测量方法见附图1。薛氏位闭口位片上测量方法参看张震康法[1],术后相应间隙之值减去术前的值反映手术后髁状突移动的幅度。
图1 头颅侧位的重叠平面及测量项目
1.3 统计方法
t检验,卡方检验,多元逐步回归检验,所有检验在SPSS 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