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深入研究过度张口引起口面痛的作用机制。方法:观察过度张口动物模型TMJ和咀嚼肌的组织病理改变及SP和PGE2、PGF2α的免疫反应;检测24名健康志愿者过度张口前后口面部的痛阈变化。结果: 过度张口引起了TMJ和咀嚼肌的损伤,损伤局部有SP和PGE2、PGF2α的明显聚积;过度张口后口面部的痛阈明显下降,24-48小时后痛阈基本恢复同前;对过度张口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和部位差异。结论:过度张口可损伤TMJ和咀嚼肌,引起口面部疼痛,此过程有内源性致痛物质的参与。
许多研究表明,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的过度运动可引起口面部疼痛,其中过度张口被视为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上常见大口咬硬
物、连续打哈欠、拔阻生牙时间过长、经口全麻插管及经口支气管镜检后,发生口面痛的病例报道[1-3]。但有关过度张口引起口面痛的专门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一方面对所建立的过度张口动物模型进行TMJ和咀嚼肌的组织病理及组织化学的实验研究;另一方面对健康志愿者过度张口前后口面部的痛阈变化进行观测分析,以期深入研究过度张口引起口面痛的作用机制。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动物模型 实验动物为北京农业大学实验动物所提供的实验用小型猪14只,年龄6-8个月,雌雄兼半。用开口器从磨牙区撑开下颌至最大开口位,持续50分钟,每周一次。随机分为3周组(A组)3只,6周组(B组)3只,3周后和6周后分别休息2周组(C、D组)各2只,对照组4只。
1.2 标本制备与观察分析
1.2.1 组织病理 动物麻醉后分别取下颞肌、嚼肌、翼外肌、翼内肌和TMJ软硬组织,按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常规处理各标本并分别观察之。
1.2.2 免疫组化 将关节软组织整体取下,液氮骤冷,-80℃保存。切片前OCT包埋,恒低温切片,厚度均分为14μm(前列腺素E2, PGE2用)和30μm(P物质,SP用)。按ABC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PGE2抗体为1∶800,SP抗体为1∶600。显色反应终产物为棕黄色。阴性对照组均用Tris缓冲液替代一抗,其余步骤相同。固定封片后光镜观察。
1.2.3 放免分析 依次暴露各咀嚼肌,取材前用16%消炎痛液涂浸局部,防止PGE2体外合成。每肌取两块,约6mm3。液氮骤冷,-80℃ 封存。分析前先称重,冰浴下匀浆,按3H- PGE2、PGF2α放免分析法提取标本,按双管法程序进行检测分析[4] 。所用试剂盒由本院生化室提供。用SA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1.3 志愿受测者 身体健康、无口面部不适,口腔颌面常规检查无异常表现者24名,男女性各12名,平均年龄19.5岁。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