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缘的预备存在几种类型:开窗型(不预备切缘)(图10),对接型(图11),切端包绕型(图12)。
覆盖切缘的瓷贴面在戴入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停顿位置,可以帮助医师评价修复体是否获得了正确的就位。然而有试验
证明,切端覆盖型瓷贴面的应力大部分由瓷承受,而未预备或开窗型的应力可以得到牙体分散,因此能承担更大载荷[2]。多
数研究显示,切缘的预备不仅需磨除大量牙体组织,也并不能增加强度[3]。另外,切端覆盖型瓷贴面的微渗漏也比不预备切
缘者明显[4],因此,除非是已存在牙体切缘缺损、需要修整牙体形态或调整就位道等特殊情况,否则应尽量避免预备切端。
对于拟进行切端预备的患者,如果希望修复后保持原有的牙体高度,则切端预备量应至少为1mm;如果希望通过修复增加牙体高度,则需根据加长量的多少适当减少切端磨除量。贴面设计为切缘覆盖型时,在预备范围的周边如邻间区域、切缘处增加牙体的水平预备量仍是有益的,这可以为技师堆瓷提供额外的空间,增加贴面周边的厚度,提高修复体的强度。
下颌的运动会在瓷贴面和牙体的交界处形成剪切力,导致出现崩瓷几率的增加、粘结力下降,以及关键区域树脂水门汀的暴露等问题。因此,上颌牙要求正中接触离开舌侧瓷/牙交界1mm以上,否则应选择开窗型切端设计,对于下颌牙,由于瓷/牙交界无法避开咬合接触,因而最好采用对接型或切端包绕型设计以增加贴面切端的强度。
5.牙体舌侧的预备
包绕型瓷贴面的牙体预备需要同时对舌侧牙体进行调磨,在切/舌交界处形成圆钝的斜面(图13),以使瓷贴面在切缘行使功能的过程中免受剪切力作用。舌侧完成线或边缘的预备可使用圆头锥形金刚砂车针进行,利用车针的末端形成0.5mm深度的无角肩台(图14)。切端舌侧完成线的位置约在切端向下1~3mm的位置,并应与两侧邻面完成线相连。舌面边缘线在近、远中切角处形成切迹。
包绕型瓷贴面舌面的牙体预备有助于增加有关功能区域的瓷层厚度,增加强度,扩大机械固位及粘结面积,利于固位后的稳定,同时,还可以为瓷贴面提供就位时的引导和终止作用,便于准确的就位。
对于设计为包绕型瓷贴面的患者,牙体唇侧存在的凸起可能很难使贴面维持切向就位道;去除牙体唇侧突出的组织尽管
方便了就位但却会暴露大量的牙本质,这种情况下应在预备时将切端打磨圆钝,设计为旋转就位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Brunton PA, Aminian A, Wilson NH. Tooth preparation techniques for porcelain laminate veneers. Br Dent J. 2000, 189(5):260-262。
[2] Hui KK, Williams B, Davis EH, et al. A comparative assessment of the strengths of porcelain veneers for incisor teeth dependent on their design characteristics. Br Dent J. 1991, 171(2): 51-55。
[3] Castelnuovo J, Tjan AH, Phillips K, et al. Fracture load and mode of failure of ceramic [3] Castelnuovo J, Tjan AH, Phillips K, et al. Fracture load and mode of failure of ceramic veneers with different preparations. J Prosthet Dent. 2000, 83 (2): 171-180。
[4] Hekimoglu C, Anil N, Yalcin E. A microleakage study of ceramic laminate veneers by autoradiography: effect of incisal edge preparation. J Oral Rehabil. 2004, 31(3):265-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