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后牙颊舌向倾斜度对咬合功能的影响
牙齿的正常唇(颊)舌向倾斜度是静态正常(牙合)的关键之一。
后牙的颊舌向倾斜度会对下颌的运动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咬合功能(图1)。后牙颊舌向倾斜度异常(过于舌倾或颊倾)都将会影响咬合接触以及下颌侧方功能运动。
安德鲁斯(Andrews)提出的6要素(6 Elements)的概念对我们的临床治疗有很大影响。在他提出的ElementⅠ中,后牙牙根在松质骨中应是直立的,在正常(牙合)给中,尽管后牙有一定的倾斜度,但其牙根在松质骨中为直立的,这样才能使其正常行使功能并使牙周健康得到维护(图2)。
后牙颊舌向倾斜度对美观的影响
后牙的倾斜度除对咬合功能具有一定影响,对美观也具有一定意义。正常的尖牙、前磨牙、磨牙颊舌向倾斜度,也是维持笑容饱满度、微笑审美的重要因素。一些进行拔牙矫治的患者,其后牙稍舌倾时,微笑是不够饱满的;若后牙过于颊倾,则看上去有一种“满口都是牙”的感觉,也不够美观。
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注重矢状向咬合关系的控制,在横向关系上,牙弓宽度与后牙颊舌向倾斜度的控制也同样重要。
Ⅱ类(牙合)的牙弓宽度
1961年,弗洛里奇(Frohlich)医师研究认为Ⅱ类错(牙合)与Ⅰ类错(牙合)的上颌牙弓宽度没有差别。赛因(Sayin)、塔乐罗(Tallaro)、斯戴利(Staley)等医师研究都发现,Ⅱ类错(牙合)的上颌后牙牙弓要明显窄于Ⅰ类患者,而基骨宽度没有明显差异。这些研究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即对于Ⅱ类(牙合)患者的横向不调,他们都仅仅关注牙弓的宽度、牙槽骨宽度,而忽略了后牙的颊舌向倾斜度。
Ⅱ类(牙合)的后牙颊舌向倾斜度
去年我们在《安格尔正畸医师》(Angel Orthodontist)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关注Ⅱ类(牙合)患者其后牙颊舌向倾斜度、牙弓宽度以及基骨弓宽度比较的研究。研究中使用自制的角度测量尺(图3),对后牙的颊舌向倾斜度进行测量,下颌采用Andrew’s WALA 嵴作为基骨宽度。
图3 角度测量尺
从研究中发现,Ⅰ类(牙合)与Ⅱ类(牙合)患者在牙弓宽度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在基骨弓的宽度方面也没有明显差异,但对于后牙颊舌向的倾斜度,Ⅱ类(牙合)患者的上颌后牙较Ⅰ类(牙合)患者明显舌倾,这就给我们的治疗带来一定影响。出现舌倾的原因为Ⅱ类(牙合)患者的上颌后牙为了与下颌后牙建立相对良好的咬合,从而行使咬合功能,会发生代偿的舌倾。对于Ⅱ类(牙合)患者的这种表现,在治疗中我们应先恢复其颊舌向的倾斜度,再进行牙齿方面的一些移动。在矫治中控制后牙颊舌向倾斜度,对于Ⅱ类(牙合)患者的治疗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拔牙矫治
很多Ⅱ类(牙合)病例须进行拔牙矫治。拔牙的间隙可以用于:矫治前突的上前牙,解除前牙拥挤以及调整Ⅱ类磨牙远中关系。
对于舌倾的前磨牙和尖牙的情况,拔除前磨牙矫治时,我们经常会担心前牙是否能够顺利后移,后牙是否能顺利前移以及上尖牙是否能够保持直立。
拔牙矫治对尖牙、后牙颊舌向倾斜度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保持尖牙的直立
拔除4个前磨牙矫治Ⅱ类错(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矫治方法。要将尖牙向后移动一定距离,应考虑是否改变其转矩。若尖牙过于舌倾,那么移动会很困难,所以尖牙的转矩往往是制约治疗进行快慢的一个因素。
在持续的Ⅱ类牵引治疗过程中,尖牙往往会出现较为舌倾的情况,这时我们应保持尖牙的直立(如在尖牙处额外加正转矩),尖牙才能顺利后移。
对于拔牙矫治的病例,评判其治疗效果,除了观察其尖窝咬合关系外,还应对其尖牙、前磨牙、磨牙的转矩进行评判。故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上颌尖牙的直立,避免上前牙后移过程中各种牵引力引致的上颌尖牙转矩丧失;以及防止前磨牙、磨牙,特别是下颌磨牙在近中移动过程中转矩丧失、舌向倾斜。
基骨宽度
牙齿所在的基骨宽度,是影响上后牙颊舌向倾斜度的重要因素。牙齿所在的基骨宽度,与上尖牙、后牙的颊舌向倾斜度呈负相关关系。
尖牙向后移动至基骨较宽的位置时,为了适应这一新的位置,而发生颊舌向倾斜度的代偿――尖牙转矩会变得较为舌倾;而磨牙与前磨牙虽然颊舌向倾斜度变化不明显,但由于近中移动至基骨更窄的牙槽骨内,其所对应的牙弓将会变窄。因此,对于Ⅱ类拔牙矫治,对上颌尖牙、下颌磨牙颊舌向倾斜度的控制是治疗的一个关键。
要点总结
后牙颊舌向倾斜度,对咬合的接触、牙齿的移动、微笑美观,具有重要影响。
控制上颌尖牙、后牙的颊舌向倾斜度,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之一
综上正畸医师在临床中应做到:
弯制弓丝时牙弓形态很重要
牙弓形态的恢复、尖牙和后牙颊舌向倾斜度的竖直,应早于前磨牙的拔除
拔牙病例在关闭拔牙间隙时,应使用足够粗的方弓丝,弓丝在尖牙处宽度应略宽,以保持尖牙的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