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口腔科,采用标准摄影技术(standard photographic technique)拍摄照片十分重要。临床照片应当采用相同镜头、镜头设置、光线、胶片和病人体位而摄取,以保证其可重复性和对比性。以下对有关技术和标准作一简介,供临床拍摄时参考。
器材 临床摄影多采用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无论使用何种相机,其取景器内需有网格屏幕,标有水平线和垂直线,以帮助病人体位摆放,这是保证照片一致性与可重复性的第一步。为了适应拍摄需要,准备2只带有微距功能的变焦镜头,一只为50~60mm的短焦距镜头,主要用于体型及较大范围的拍摄。另一只为90~105mm的长焦距镜头,用于头部及近距离拍摄。此种镜头的变形率最小,能够准确显示被摄者的面部形态。典型的微距镜头(macro lens)具有一定的变焦范围,包括距离(feet, meter)和复制比(reproduction ratio),可根据需要加以调节。
光线安排 准备2只或更多的闪光灯,或安装在相机上,或在室内布光。布置室内光源时,2只主光源应与被摄者呈45.角,必要时应加辅助光源,包括在离背景3 feet(91cm)处、45.角设置2个背景光源,用于消除背景阴影。主光源功率250W即可,背景光源的功率可更小,以降低成本。在主光源前面放一软箱或摄影伞间接反光,可使光线柔和。
大多数安装在相机上的闪光灯为自动曝光,如使用喙庠醋爸茫υ诒簧闾迩懊娣胖貌夤獗?flash meter),以测定从一个或多个光源投射到被摄体的光线量。在给定的ISO胶片速度下,可从测光表上读出适当的F值(F-stop,光圈刻度),然后据此数值调整镜头光圈。如果闪光系统与胶片速度保持不变,光圈在以后即不需再作调整。
背景 经过对不同颜色的多次试验,目前确定,无论是拍摄黑白或彩色照片,背景取天蓝色(sky blue)最令人赏心悦目。背景纸的宽度一般为4或8 feet(120cm或240cm)。
附件 为了保证拍摄时的稳定性,建议采用三角架固定相机,以利于前后移动。如相机位置不动仅调整镜头焦距,则取景框内的物体大小将会改变。室内拍摄时,在环境中设置标记,让病人注视标记,以保证拍摄姿势一致。拍照前,应取得病人的书面同意,并说明用途(商业宣传、发表论文、资料保存等)。
胶片可根据需要选用彩色幻灯片,黑白或彩色印刷胶片。Kodachrome 64一直是公认的首选彩色正片,也可使用Ektachrome,Fuji等正片。
病人准备 面部:头发需卷离面部,置于耳后,用发卡固定。耳环、项链、眼镜等需暂时取下,根据情况适当化妆或不化妆。躯干:脱下衣服,颈部垂饰暂时取下或置于背部,需要时让病人着摄影服。手:远离背景,手环或袖口勿入取景框内。下肢:背景置于地上,病人站立于背景上,照片内不能出现地板原形。
拍摄技术 ①确定每一画面的解剖标志。②确定适当的物距或复制比,使解剖标志位于取景框内。③调整病人体位于标准可重复位。④在同一水平固定镜头,确定画面大小。⑤在网格屏幕上固定病人位置,确保位置一致。⑥移动相机,在某一特定焦点调焦、拍摄。每次拍摄前,都要仔细检查快门速度和光圈,在测光表或相机上调定胶片速度,并适当掌握相机的方向。
操作步骤面部全面像 镜头90~105mm,距离38 feet(96cm),复制比1:9.相机竖放,解剖标志如下。正面像:上至头顶,下达锁骨头,眼睛正视相机。斜面像:转动病人脚和肩,使鼻根点居内毗远中位,眼睛正视前方。侧面像:转动病人,使人中嵴重迭为一直线,头勿倾斜,两眼正视前方。
面部近摄像 镜头90~105mm,距离21 feet(53cm),复制比1:4.相机横放,解剖标志如下。眼或鼻:眼眉至上唇。鼻底:鼻尖与上睑皱襞重齐。口腔:包括鼻尖和颏部,病人位置及标志同全面像。焦点:唇或睫毛。
牙 应使用环行闪光灯(ring flash)和撑口器,范围自鼻根至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