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分型及其高低面角的颅面特征
核心提示:作者单位:伍军(南昌市(330006)江西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徐宝华(北京市(100081)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关键词:安氏Ⅱ1错;分型;高平面角;低平面角 摘要 目的:探讨中国儿童安氏Ⅱ1错牙合各类型的分布及其高低角错牙合的颅面特征。方法:采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100例恒牙初期安氏Ⅱ1错牙合进行研究,以修正读数后的SNA、SNB角和FH—MP平面为参照从矢状和垂直方向将上下颌对颅底的变异进行分型统计,并抽出高、低角组进一步测量研究。结果:
作者单位:伍军(南昌市(330006)江西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徐宝华(北京市(100081)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关键词:安氏Ⅱ1错;分型;高平面角;低平面角 摘要 目的:探讨中国儿童安氏Ⅱ1错牙合各类型的分布及其高低角错牙合的颅面特征。方法:采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100例恒牙初期安氏Ⅱ1错牙合进行研究,以修正读数后的SNA、SNB角和FH—MP平面为参照从矢状和垂直方向将上下颌对颅底的变异进行分型统计,并抽出高、低角组进一步测量研究。结果:真性上颌前突只占23%,部分病例上颌后缩,65%的错牙合伴有下颌后缩,45%的存在垂直关系不调;高角组腭平面前部向下倾斜,下颌整体呈后下旋转位,下颌后缩;低角组上颌前突,下颌角缩小。结论:安氏Ⅱ1错牙合表现多种类型,以下颌后缩多见,同时不可忽视上颌垂直向变异对其产生的影响。 安氏Ⅱ类Ⅰ分类(Ⅱ1)错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错牙合畸形,其形成机制错综复杂,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常伴随着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上颅、颌、面关系的不调。国内不少学者对此作过大量研究,但大都以其作为一个群体而很少进一步分类研究[1,2]。Noyers[3] 虽对Ⅱ错牙合进行了分类 ,但中国人Ⅱ1错牙合情况如何呢?本研究目的是利用X线头影技术,就Ⅱ1错牙合从水平和垂直向上对上下颌的变异情况作出分型,并抽出其中高平面角和低平面角两个典型组(简称高角和低角组)进一步分析其形成机制,为临床诊断和矫治设计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研究组:随机抽取临床就诊的恒牙初期Ⅱ1错牙合患者矫治前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共100例。要求患者双侧第一磨牙呈远中关系,前牙覆盖5mm以上,前牙没有开牙合。其中男性47例,女性53例,年龄11~16岁,平均13.2岁。 对照组:选择田乃学[1]研究的恒牙初期(11~16岁)正常牙合的测量值为正常值。 二、方法 将100张X片同对照组以相同的计测方法描图和定点测量(见附图)。同时进行SNA和SNB值的修正处理,即当SN—FH角的测量值大于或小于正常值范围(8.6±3.4)时,以其测量值和正常均值之差值作为修正值,然后将定点测量的SNA、SNB值加上或减去修正值作为实际SNA、SNB的读数,而当SN—FH值在正常值范围内时,不予修正。 1. 将上下颌相对颅底的变异,从水平向以SNA、SNB值和垂直向以FN—MP值为参照进行分型统计。 2. 抽出高角组和低角组两个典型组,进一步完成26个项目的测量,分别与对照组比较,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 &
相关阅读:
TAGS:分类,错的,及其,高低,特征
0% (0)
0% (10)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热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