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有如下几种:
牙石刺激 由于不经常刷牙,使附着在牙齿上的菌斑逐渐地形成牙结石后,牙结石会经常不断地刺激牙龈,即可引起牙龈发炎、出血。
龋洞刺激 牙齿在靠近牙龈处因蛀牙形成了黑褐色的龋洞后,其边缘不整齐而呈锋利状,常会刺激牙龈发生溃疡而引起出血。
牙周疾患 当牙齿周围发生病变时,其主要症状是牙龈水肿、发炎、新生血管充血扩张,一旦咀嚼或刷牙时,常可引起出血。若发生牙周病则发展为齿槽脓肿或牙齿松动,更易发生牙龈出血。
上述几种是最常见的牙龈出血的局部原因。还有些全身性疾病也可导致牙龈出血。如血液病,包括各型白血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粒性白细胞减少症等。在临床上也发现有些生长在牙龈上的肿瘤,包括身体其他部位转移到牙龈的肿瘤,极易发生出血现象。某些疾病如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肾炎后期等,可引起凝血机能低下或因缺乏维生素C引起严重贫血者,也可出现牙龈出血。对上述这些因全身性疾病引起牙龈出血者,应尽早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另外,有些妇女在青春期或妊娠期,由于内分泌调节的变化,牙龈出血也时有发生,此时期过后多能自愈,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牙龈出血,首先应该到医院弄清楚出血原因,由牙周炎、牙龈炎引起的需要到口腔科进行治疗,同时加强口腔卫生;如全身疾病引起牙龈出血应及早到内科进行检查,明确诊断,同时对口腔应用1%~3%的过氧化氢溶液漱口,预防口腔感染和防止因出血而引起口臭。
人们对牙龈出血很害怕,误以为是得了坏血病(维生素C缺乏)或是白血病的反应。的确,缺少维生素C、白血病以及其他全身性疾病,也有牙龈出血症状,但都不是牙龈出血的常见原因,最常见的原因,还是慢性牙龈炎。
牙龈是一个娇嫩的黏膜,有丰富的血管供应,边缘紧贴在牙齿颈部,形成了一条整齐的波浪形曲线;在牙与牙龈之间有一条环状的1~2mm深的小沟(龈袋);牙与牙之间,又存在一条自然缝隙(牙缝)。这种牙缝在牙列不整剂的人中更容易看到。
由于食物碎屑很容易嵌塞在牙缝和龈袋内,所以唾液中的钙盐也就很容易沉积在这些地方,多种厌氧菌更会以此为温床而大肆繁殖。它们如果没有得到彻底清除,就会形成牙垢或牙石,并紧贴在牙颈部的牙面上(特别是内侧),甚至伸至龈下。
牙垢和牙石对牙龈以多种(理化、生物)的不良刺激,结果导致慢性牙龈炎,出现红、肿、溃烂、出血等症状。本病病程,可持续多年。
牙龈出血,经常是牙龈发炎的结果;发炎又是牙垢、牙石刺激所致;牙垢、牙石的形成是没有经常彻底清除堆积在牙缝和龈袋中的食物碎屑和钙质所引起。
刷牙漱口是清除这些病因的最有效方法。慢性牙龈炎是没有正确、经常地刷牙漱口导致的结果。预防牙龈出血的好办法是早晚有效地刷牙,饭后漱口。
文章签收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