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对于乳牙深龋或牙髓炎和年轻恒牙牙髓炎,我们多采取牙髓切断术.牙髓切断术有两种:活髓断髓和失活后断髓.又有CA(OH)2活切和FC活切两种:大家对于活髓切断术有何看法?请发表一下见解吧.
我们这里,一般都是做的局麻下一次性活切.对于乳牙都是用FC活切.对年轻恒牙用CA(OH)2活切.我的看法和疑问:
1,活切适应症主要是对深龋和牙髓炎.对于深龋还好,但对于牙髓炎,我有些疑问:如何能确定其根髓就没有感染?凭叩诊么?但也有牙髓炎有叩诊不适的啊?尤其儿童叙述不清.凭揭顶后观察牙髓的形态么?但这样是否太主观?
2,疗效,大家觉得活切的疗效如何呢?我上临床的时间不长,所以很少看到以前的病人回诊,我听说效果并不是很好.FC活切是变相的干尸术啊.且因为在适应症的选择上,有时候是否会把已有根髓感染的牙当作牙髓炎进行活切处理?大家能否传授点经验?
3,对于年轻恒牙的牙髓炎,我们也做CA(OH)2活切,但我对此存有一些疑问.CA(OH)2的机理是接触活髓后形成钙化桥,对于做过CA(OH)2活切的年轻恒牙,若以后又出现了根髓感染,需做根管治疗的,那扩根是否会受到钙化桥的影响,比如说根管口堵塞?
我有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勉
1 临床上根髓的状况可根据断髓面的情况来判断。如断面出血情况,出血是否在短时间内可以止住。另外从龋齿的深度,患儿有没有自发症状等情况辅助你判断。
2 疗效方面,我个人感觉成功率比较高,对乳牙来说,因为要替换所以效果还可以,但是恒牙治疗远期会引起根管钙化,增加日后根管治疗的难度。所以如果根尖发育已经完成的患牙,我建议还是做根管治疗。如果根尖发育未完成,可以先做活切,待根尖发育完成后改做根管治疗,这样可以减轻钙化程度。
1,因为做的是局麻下活切,用的是碧兰麻,有收缩血管,减少出血之作用,所以以断髓面出血状况判断根髓似有待商榷?
2,自然,若是根尖闭合者以根管治疗为首选,对根管未闭之年轻恒牙,有老师曾告诉我应待根尖形成后再行根管治疗,但就是病人通常难以复诊.
我认为一次判断根髓是否存在感染是有困难,很多情况如果要复发,会出现急性或慢性炎症,并导致急慢性根尖周炎。这种情况下则肯定要重新来过做根管治疗。若是用NAOH断髓的话,在一定程度上就存在一个根管进行性钙化的问题,这个首先要求患者在术后2-4年内复查,再一个就是现在的激光,超声波以及微波都可以做到打通根管的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运用起来,对于髓切失败的年轻恒牙,可以进行根尖诱导成形术或根尖外科治疗。
目前可以做盖髓剂的材料应该有很多啊,比如羟基磷灰石,骨形成蛋白等等。还有人直接用Vitapex糊剂,或者在氢氧化钙中加碘仿做盖髓剂的。
活髓切断的成功与否与两点有关:牙髓活力的判断(也就是病例的选择)以及操作中的消毒无菌。
但是机体组织都存在一个‘引菌作用’。受伤的组织可能仍然会被感染。所以我本人对活髓切断持保留意见。
至于FC活髓切断,FC本身就可能引起断面下的牙髓坏死,在儿童乳牙可以选择性的做。对恒牙嘛,就尽量不要做。
以上意见不知正确与否,还请多指教。
fizzy的关于年轻恒牙的治疗方案,我觉得差不多就是大家公认的治疗方案吧。我自己总结了一下关于乳牙活髓切断术的一些内容,望指教。
乳牙牙髓感染,长处于持续状态,易成为慢性牙髓炎。本来牙髓病的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差别较大。又因乳牙牙髓神经分布稀疏,神经纤维少,反应不如恒牙敏感,加上患儿主诉不清,使得临床上很难提出较可靠的牙髓病诊断。因此在处理乳牙牙髓病时,不宜采取过于保守的态度。
有报道称,临床明确诊断为深龋的乳牙,其冠髓组织病理学表现和牙髓血象表示,分别有82.4%和78.4%的冠髓已有慢性炎症表现,因此也提出采用冠髓切断术治疗乳牙近髓深龋,较有实效。
常用的用于活髓切断术的盖髓剂有:FC,戊二醛和氢氧化钙。
1。FC断髓术:FC法用于乳牙有较高的成功率,虽然与氢氧化钙断髓法的临床效果基本相似,但在X片上相比时,发现FC断髓法的成功率超过Ca(OH)2断髓法。采用Ca(OH)2的乳牙牙根吸收是失败的主要原因,而FC法可是牙根接近正常吸收而脱落。
2。戊二醛断髓术:近年来发表了一些甲醛甲酚有危害性的报道,认为FC对牙髓组织有刺激性,从生物学的观点看不太适宜。且有报道称成功率只有
40%,内吸收的发生与Ca(OH)2无明显差异。因此提出用戊二醛做活髓切断的盖髓药物。认为它的细胞毒性小,能固定组织不向根尖扩散,且抗原性弱,成功率近90%。
3。Ca(OH)2断髓术:以往认为有根内吸收的现象,但近年来用Ca(OH)2或Ca(OH)2碘仿做活髓切断术的动物试验和临床观察,都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也是应用最广泛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