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润, 程辉, 郑明, 胡志刚, 王颖卉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福州 350002
【摘要】 目的 探讨正常牙合者瞳孔间距、内眦间距与上颌前牙宽度间关系。 方法 拍摄正常牙合者头部数码相片,利用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测量瞳孔间距、内眦间距、上颌六颗前牙宽度和上颌尖牙牙尖间距,然后统计分析瞳孔间距和内眦间距分别与上颌六颗前牙宽度及上颌尖牙牙尖间距之间的关系。 结果 按不同性别及不同牙弓型分析,瞳孔间距和内眦间距分别与上颌六颗前牙宽度及上颌尖牙牙尖间距存在显著相关性;多重相关系数分别为0.623和0.587。 结论 内眦间距与瞳孔间距可以作为上颌前牙选牙排牙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 牙牙合; 瞳孔; 眼; 上颌前牙; 颌
上颌前牙位于牙弓的最前面,对面部的美观及发音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上颌前牙缺失后,正确恢复其在牙弓中的位置有重要意义。传统的观点认为,两侧口角间距可以作为上颌六颗前牙的总宽度[1]。但是,口角的位置随着的年龄的增长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因此是否利用口角间距作为排列上颌前牙时的参考指标还存在争议。此外,有学者通过测量面部的一些解剖标志点间距,如瞳孔间距、内眦间距、鼻翼宽度等,来研究其与上颌前牙的关系[25]。以往的研究多为通过直接测量得到数据,而直接测量法容易受面部皮肤弹性的影响而导致测量失准。因此,笔者采用数码照相及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研究分析瞳孔间距、内眦间距与上颌前牙宽度间的关系,以期指导临床选牙及排牙。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福建医科大学2004级、2005级及2006级福建籍2 158名学生志愿者中,按纳入标准选取正常牙合者116名,男性50名,女性66名,年龄(20.17±1.12)岁(18~23岁)。纳入标准:颌面部对称,无先天畸形,无正畸治疗史,安氏Ⅰ类牙合,牙列完整,排列整齐,牙合曲线正常,牙周健康,上颌尖牙磨耗度在1度以内[6];无眼球疾患,年龄≥18岁的汉族青年。
1.2 设备 X光机(AutoⅢNCMT Asahi Roentcen Ind.Co;Ltd.,Japan),数码单反相机(D200 Nikon Co.,Japan),个人计算机(天骄S2510X,中国联想公司),图像编辑软件(Digimizer图像测量软件),眶耳平面测定仪(自行设计)。
1.3 材料 藻酸盐印模材料 (Alginoplast HeraeusKulzer Co.,Germen),模型石膏 (超硬HeraeusKulzer Co.,Germen)。
1.4 方法
1.4.1 拍摄条件 受试者正坐在可调节高度的牙科座椅上,将X光机的耳塞置入受试者外耳道,用自行设计的眶耳平面测定仪使受试者眶耳平面与水平面平行;在X光机上悬挂一把T形尺,使之与地面垂直,作为量度标识,以便后期的数据处理;当三脚架上的水平气泡仪处于正中时固定数码相机,使相机镜头高1.2 m,镜头距离受试者1.5 m,调节焦距为100 mm,拍摄时统一使用快门线,所有的拍摄工作由同一研究人员完成。
1.4.2 拍摄数码相片 嘱受试者双眼平视,在下颌处于姿势位时对焦于受试者的鼻尖拍摄正面数码相片;然后张口器暴露上颌前牙,嘱受试者处于牙尖交错位时对焦于上颌两颗中切牙邻接处拍摄正面数码相片。
1.4.3 制取印模并灌注模型 应用藻酸盐印模材为每位受试者制取上下牙列阴模,然后超硬石膏灌注,根据制得的模型按牙弓型分为方圆型、卵圆型及尖圆型[7]。
1.4.4 计算机辅助测量 在颌面部照片和开口器暴露前牙照片上分别测量:瞳孔间距、内眦间距、上颌尖牙牙尖间距及上颌六颗前牙宽度(图1)。瞳孔间距:两侧瞳孔中心反光点间距;内眦间距:头部正面照片上两眼内侧上下睑裂的连接点间距。上颌尖牙牙尖间距:上颌尖牙牙尖顶连线距离。上颌六颗前牙宽度:两颗上颌尖牙远中面切线之间的距离。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 13.0软件包。统计学比较采用直线相关回归分析。图1 实验数据测量示意图
Fig 1 Schematic diagram of measuring datas
2 结 果
2.1 不同性别间比较及相关分析 内眦间距在男女性别中无统计学差异,而瞳孔间距、上颌六颗前牙宽度及上颌尖牙牙尖间距在男女性别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均为男性>女性(P<0.05,表1)。不同性别之间瞳孔间距、内眦间距与上颌六颗前牙宽度及上颌尖牙牙尖间距均存在显著性相关(P<0.05,表2)。表1 不同性别颌面部各测量值比较表2 不同性别瞳孔间距和内眦间距分别与上颌六颗前牙宽度及上颌尖牙牙尖间距相关性检验
2.2 不同牙弓型间比较 上颌六颗前牙宽度及上颌尖牙牙尖间距在不同牙弓型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内眦间距及瞳孔间距在不同牙弓型间则无统计学差异(表3)。不同牙弓型间Tukey检验发现上颌六颗前牙宽度及上颌尖牙牙尖间距在方圆型与尖圆型牙弓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方圆型与卵圆型以及卵圆型与尖圆型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表3 不同牙弓型颌面部测量值比较
2.3 不同牙弓型相关分析 不同牙弓型间瞳孔间距、内眦间距与上颌六颗前牙宽度及上颌尖牙牙尖间距均存在显著性相关(P<0.05,表4)。表 4 不同牙弓型颌面部各测量值与上颌六颗前牙宽度及上颌尖牙牙尖间距的相关性检验
2.4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将瞳孔间距、内眦间距、男女性及不同牙弓型等分别与上颌六颗前牙宽度及尖牙牙尖间距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方程见表5。表5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