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儿科轮科及进修医师分层次教学法探讨
核心提示:我院作为国内著名的口腔专科医院及北京市口腔临床住院医师培训基地,肩负有培养医学院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口腔科住院医师阶段轮训和其他医院口腔专业进修医师的任务。儿童口腔科是其中比较有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院作为国内著名的口腔专科医院及北京市口腔临床住院医师培训基地,肩负有培养医学院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口腔科住院医师阶段轮训和其他医院口腔专业进修医师的任务。儿童口腔科是其中比较有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与其它成人科室相比,儿童口腔科存在以下特殊性:
1. 儿童患者的理解性、合作性较差。为他们治疗除了需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外还必须了解一些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医者需要懂得如何用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安抚他们紧张和恐惧的心情,使之顺利完成治疗。
2. 医患关系复杂。除了面对患者本人并与其交流外,医生还必须充分的和病人家长进行沟通,取得信任和协作并使他们理解患儿的病情、治疗方案、疗程、费用、注意事项等等。由于社会上“独生子女”现象的普遍存在,孩子经常处于家长的过度保护下,娇纵任性的情况比较多见,医生同任何一方沟通不畅都有可能诱发或直接导致医疗纠纷。
3. 儿童口腔科的治疗内容宽泛,涉及到牙体牙髓病学、粘膜病、预防性矫正、口腔外科学、全身性疾病等方面的知识。儿童的生理、病理变化都很快,任何情况下都需要充分考虑疾病和治疗与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要求医生思维更加缜密,操作更加严谨。
4. 儿童唾液腺分泌丰富,口腔和牙齿体积较成人小许多,视野不清楚,临床操作困难。
为了能使轮科医师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好的熟悉和掌握儿童口腔常见病的特点及诊疗方法,首先需要分析轮科医师的特点。他们一般都已具备一定的口腔专业理论知识,但是由于来自全国不同的院校,儿科专业理论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参差不齐。
因此,对于他们应当有不同层次的培训重点和要求。
1、高层次教学——熟练和提高:有些住院医师来到我科时已是三年培训的最后阶段,基本技术相对比较熟练,又在大学本科生产实习阶段经过严格的儿科专业培训,熟悉口腔儿科的基本理论和诊疗常规,具备一定的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沟通技巧,培训内容的重点是进一步熟练和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使之达到高年住院医师的水平,能够独立完成绝大部分临床诊疗工作。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承担科内少见病例或疑难病例的资料查阅、病例分析及报告。
2、初级教学——基本规范训练:一部分医师来儿科时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知识还不够全面,操作技术不熟练,又由于毕业学校条件的限制(如没有专门的儿童口腔科或诊室),从未接触过儿童患者,对于口腔儿科学的了解仅处于书本层面。他们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口腔儿科的医疗环境和临床常见病的知识,掌握儿童口腔医疗的思维方法和基本操作规范。培训重点是使他们出科时能够完成儿科常见病的诊疗操作,遇到儿童患者时他们应当能够进行全面的临床思辨,知道怎样的做法是正确的。
3、中间层次教学——技能培养:介于前两者之间的住院医师,具有局限的儿科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一些临床操作技术。对于这部分医师应提高理论知识,注重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以期达到能够独立接诊病人并完成大部分治疗的水平。
在不同层次培训的基础上,我科对于轮科住院医师和进修医师的培训主要按照如下顺序进行:
1. 严肃纪律,培养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和优良的医德医风,对技术精益求精,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从入科的第一天起就要求他们本着对病人负责的态度接待每一位患者,要关注和理解儿童及家长的心理需求,爱护儿童患者,做到耐心、爱心、细心、诚心、童心。
2. 复习巩固儿童口腔专业知识。包括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乳恒牙的一般知识、儿科常见病的发病规律、特点和诊疗的基础理论以及规范操作的基本步骤等。
3. 熟悉接诊患儿的流程要求、患儿保护及自我保护的注意事项。要求每一个操作步骤都要由带教老师把关。
4. 临床实践。一般由接触简单的病种开始,逐步过渡到相对复杂的病例,根据轮科医师程度的不同循序渐进。对于基础好,操作水平高的医师可以在带教老师的监控下较快的接触一些技术难度相对大的操作。而对于没有儿童口腔医疗基础的医师可以先让他们见习一段时间,相应的做些离体牙操作,再逐步推进到临床操作。
5. 专业外语和科研能力的培训:一般要求住院医师在儿科培训期间能够自学专业外语,阅读指定的外文专业著作或文献,并适当进行翻译。同时要能够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或病例分析一份。
6. 培养和谐医患关系。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是儿科入科教育的必修课。教育轮科医师了解医患关系的心理学释义即医患关系的好坏取决于双方心理满足的程度,医疗行为中双方的态度应是尊重、同情、谅解。介绍就医过程中病人应享有的“疾病认知权、知情同意权、服务选择权、隐私保护权”等。在临床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病人感受,示教、讨论时培养“病人比病更重要,不能只看病不看人”的意识。医患交流中尽量采取共同参与模式。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医师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同情心;认识到新型的、和谐的医患关系,对于顺利完成医疗行为,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都是十分必要的。
与其它成人科室相比,儿童口腔科存在以下特殊性:
1. 儿童患者的理解性、合作性较差。为他们治疗除了需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外还必须了解一些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医者需要懂得如何用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安抚他们紧张和恐惧的心情,使之顺利完成治疗。
2. 医患关系复杂。除了面对患者本人并与其交流外,医生还必须充分的和病人家长进行沟通,取得信任和协作并使他们理解患儿的病情、治疗方案、疗程、费用、注意事项等等。由于社会上“独生子女”现象的普遍存在,孩子经常处于家长的过度保护下,娇纵任性的情况比较多见,医生同任何一方沟通不畅都有可能诱发或直接导致医疗纠纷。
3. 儿童口腔科的治疗内容宽泛,涉及到牙体牙髓病学、粘膜病、预防性矫正、口腔外科学、全身性疾病等方面的知识。儿童的生理、病理变化都很快,任何情况下都需要充分考虑疾病和治疗与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要求医生思维更加缜密,操作更加严谨。
4. 儿童唾液腺分泌丰富,口腔和牙齿体积较成人小许多,视野不清楚,临床操作困难。
为了能使轮科医师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好的熟悉和掌握儿童口腔常见病的特点及诊疗方法,首先需要分析轮科医师的特点。他们一般都已具备一定的口腔专业理论知识,但是由于来自全国不同的院校,儿科专业理论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参差不齐。
因此,对于他们应当有不同层次的培训重点和要求。
1、高层次教学——熟练和提高:有些住院医师来到我科时已是三年培训的最后阶段,基本技术相对比较熟练,又在大学本科生产实习阶段经过严格的儿科专业培训,熟悉口腔儿科的基本理论和诊疗常规,具备一定的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沟通技巧,培训内容的重点是进一步熟练和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使之达到高年住院医师的水平,能够独立完成绝大部分临床诊疗工作。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承担科内少见病例或疑难病例的资料查阅、病例分析及报告。
2、初级教学——基本规范训练:一部分医师来儿科时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知识还不够全面,操作技术不熟练,又由于毕业学校条件的限制(如没有专门的儿童口腔科或诊室),从未接触过儿童患者,对于口腔儿科学的了解仅处于书本层面。他们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口腔儿科的医疗环境和临床常见病的知识,掌握儿童口腔医疗的思维方法和基本操作规范。培训重点是使他们出科时能够完成儿科常见病的诊疗操作,遇到儿童患者时他们应当能够进行全面的临床思辨,知道怎样的做法是正确的。
3、中间层次教学——技能培养:介于前两者之间的住院医师,具有局限的儿科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一些临床操作技术。对于这部分医师应提高理论知识,注重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以期达到能够独立接诊病人并完成大部分治疗的水平。
在不同层次培训的基础上,我科对于轮科住院医师和进修医师的培训主要按照如下顺序进行:
1. 严肃纪律,培养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和优良的医德医风,对技术精益求精,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从入科的第一天起就要求他们本着对病人负责的态度接待每一位患者,要关注和理解儿童及家长的心理需求,爱护儿童患者,做到耐心、爱心、细心、诚心、童心。
2. 复习巩固儿童口腔专业知识。包括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乳恒牙的一般知识、儿科常见病的发病规律、特点和诊疗的基础理论以及规范操作的基本步骤等。
3. 熟悉接诊患儿的流程要求、患儿保护及自我保护的注意事项。要求每一个操作步骤都要由带教老师把关。
4. 临床实践。一般由接触简单的病种开始,逐步过渡到相对复杂的病例,根据轮科医师程度的不同循序渐进。对于基础好,操作水平高的医师可以在带教老师的监控下较快的接触一些技术难度相对大的操作。而对于没有儿童口腔医疗基础的医师可以先让他们见习一段时间,相应的做些离体牙操作,再逐步推进到临床操作。
5. 专业外语和科研能力的培训:一般要求住院医师在儿科培训期间能够自学专业外语,阅读指定的外文专业著作或文献,并适当进行翻译。同时要能够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或病例分析一份。
6. 培养和谐医患关系。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是儿科入科教育的必修课。教育轮科医师了解医患关系的心理学释义即医患关系的好坏取决于双方心理满足的程度,医疗行为中双方的态度应是尊重、同情、谅解。介绍就医过程中病人应享有的“疾病认知权、知情同意权、服务选择权、隐私保护权”等。在临床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病人感受,示教、讨论时培养“病人比病更重要,不能只看病不看人”的意识。医患交流中尽量采取共同参与模式。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医师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同情心;认识到新型的、和谐的医患关系,对于顺利完成医疗行为,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关阅读:
TAGS:
0% (0)
0% (10)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热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