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为了评价DNA含量和AgNOR定量在研究腮腺混合瘤细胞增殖活性的价值。方法 对60例良性无复发、复发和恶性腮腺混合瘤用流式细胞仪和银染色核形成技术作DNA含量和AgNOR定量测定。结果 异倍体率,高S期细胞比率(SPF)率,AgNOR大小和分布在无复发与复发组间无显著差异,而良性与恶性肿瘤间有显著差异;AgNOR数目和形态各组间有显著差异;高SPF率与AgNOR均能反映其细胞增殖活性。结论 高SPF率和AgNOR对良恶性混合瘤的鉴别有重要价值;AgNOR颗粒数目和形态对良性混合瘤的复发有较高估测价值。
国内外已有用流式细胞测量术(flow cytometry, FCM)或银染色核形成区(silver staining nucleolar organiger region, AgNOR)技术,对涎腺混合瘤作DNA含量或AgNOR定量分析,研究其细胞增殖活性[1~3]。但未见两种技术的比较研究报告。作者用FCM国际统一新标准[4]和Ploton等[5]改良一步法对良性和恶性混合瘤分别作DNA含量测量和AgNOR计数,旨在比较两技术在研究其细胞增殖活性的临床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用经病理诊断为腮腺混合瘤石蜡包埋标本60例。经5~14年随访,良性腮腺混合瘤无复发33例和复发11例(原发瘤标本),恶性16例。良性者行肿瘤包膜外切除,恶性者作腮腺全切除。
1.2 DNA含量测定
1.2.1 单细胞悬液样品制备 将石腊包埋标本切取50μm厚的组织5张,二甲苯室温下脱蜡,用100%、95%、70%、50%乙醇和蒸馏水度水化。用胃蛋白酶消化组织。300目不锈钢网过滤,经漂洗,低速离心(500r/min×2min),除去细胞碎片后,得到单细胞悬液。细胞数大于105/ml。再用溴化乙啶(EB)染色后上机测量。
1.2.2 DNA的FCM分析 用EPICS ELITE型流式细胞仪(Coulter公司),2W氩离子激光器,波长488mm,输出功率300mW。实验前先用EB染色的鸡红细胞悬液作为较准仪器的标准样品,使变异系数(CV)值小于4%。测量结果用Multycyle软件在计算机上拟出细胞各时相(G0/G1、S和G2M)分布。
1.2.3 DNA倍体性的判断标准与S期细胞比率分组 用DNA指数(DNA Index,DI)表示细胞DNA含量。DI是样品细胞与对照组细胞G0/G1峰均值的比值。以正常腮腺组织细胞DNA含量为二倍体标准(DI=1.0)。二倍体和近二倍体肿瘤细胞DI范围为0.85~1.15。在此范围以外均为异倍体肿瘤。根据全组S期细胞比率(synthesis phase fraction, SPF)的平均值分组,高于平均值者为高SPF。
1.3 AgNOR定量测定
1.3.1 AgNOR染色 将石蜡包埋标本切取4μm组织片,经脱蜡,梯度乙醇水化。用2%明胶甲酸溶液和50%硝酸银溶液按1∶2临用前制成染液。20℃恒温下避光染色40min后,去离子水洗,梯度酒精脱水,二甲本透明,树胶封片。
1.3.2 AgNOR计数 按Crocker推荐方法[6]油镜下于肿瘤细胞密集区随机计数100个肿瘤细胞,其指标如下。(1) 数目:计数每个细胞核内AgNOR颗粒数,求出平均值。(2) 大小:对每个细胞核内AgNOR颗粒用C2型2n网型测微尺(上海第三光学仪器厂)测量其直径,直径大于0.5μm为大颗粒,直径小于或等于0.5μm为小颗粒,记录颗粒大小数,求出平均值。(3) 形态:颗粒分为规则型AgNOR(圆形和近似圆形,边缘光滑)和异形(杆状,多边和奇异形等)。记录每例异形颗粒比例,求出均值。(4) 分布:根据AgNOR颗粒在核内所处的位置,分为中央位(细胞长、短径连线中点),周边位(紧贴或位于核膜上)和偏中位(中央位与周边位之间),记录每例周边位与中央位和偏中央位之比,求出均值。
2 结果
2.1 DNA含量
无复发组、复发组和恶性组肿瘤异 体率分别为12.1%(4/33),27.3(3/11)和68.8%(11/16);高PSF率(最低为4.0%,最高为29.5%,平均17.8%)分别为9.1%、27.3%和87.5%。经χ2检验,异倍体率和高SPF率,无复发与复发组比较P>0.05;恶性与无复发或复发组比较,异倍体P<0.05,高SPF,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