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涎腺资讯中心 Topics
颌骨骨母细胞瘤2例
作者:远新跃 孟兆强 日期:2007年01月23日 来源: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浏览:

核心提示:

  1956年Jaffe和Lichtenstein先后报道了骨母细胞瘤,命名为“良性骨母细胞瘤”。自此以后良性骨母细胞瘤这一名称广泛用于临床。我国于1964年由邝敬逊等首先报告。本文报道2例骨母细胞瘤诊断与治疗并对其症状、X线表现、病理、生物学特性及命名予以探讨。

1 临床资料
  例1,某男,12岁。入院前5月无明显诱因开口度突然缩小。入院时查右下颌角区略肿胀,压痛,可触及1.0cm×1.0cm大小肿块,开口度0.8cm。X线表示骨埋伏阻生,牙根未完全形成,周围有一圆形棉絮状密度增高影,约20cm×20cm大小,边界不清,中间似有分隔。术前诊断为1∶骨埋伏阻生2∶右下颌骨骨髓炎?抗炎半月无效后行手术治疗。术中见牙槽骨已破坏,颊舌侧骨板均变薄,颌骨骨质呈颗粒状损害,质脆,易出血,范围约2.5cm×2.5cm大小。病理诊断:骨母细胞瘤。
  例2,某女,18


岁。主因左侧后牙疼痛4年,将其拔除后症状未见缓解而行病理检查,诊为左下颌骨良性母细胞瘤。术中见肿瘤组织结构疏松,内含有砂样小体及肉芽组织。

2 讨论
  临床表现:国内报道骨母细胞瘤约占骨肿瘤的1.16%,四肢骨、脊椎好发,发生在颌骨者罕见。患者多为青少年,男性多见。一般无任何症状,合并炎症或侵及周围组织时可出现相应的不适、疼痛、开口受限及下唇麻木等。如肿瘤初起即疼痛明显应考虑为恶性。X线表现:囊状透光区为其主要特点。病变可呈偏心性、膨胀性或溶骨性生长,周界无硬化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钙化点或斑片或索要状阴影;牙根可有部分吸收。病理特点:肿瘤呈暗红色,界线清,质脆易出血,骨质多呈颗粒状损害,瘤体中心大多为纤维组织。镜下见:肿瘤由大量骨母细胞,富含血管的结缔组织间质、骨样组织和骨小梁所构成;骨样组织排列成梁状、小片状或条索状,呈不同程度的钙质沉着和骨质形成。生物学行为:凌励力曾经报告初诊及第一次复发的切片均为良性肿物,第二次复发的切片具有明显的恶性变特征,且患者首发12年后死亡。因此该肿瘤恶变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命名:骨母细胞瘤的发生有不同的阶段,不同阶段有其病理特点,故将其分为良性和侵袭性。侵袭性较恶性肿瘤少肺部转移。

相关阅读:

    上一篇文章:NA含量和AgNOR定量研究腮腺混合瘤细胞增殖活性的价值
    下一篇文章:E-Cadherin与肿瘤转移
    0% (0)
    0% (10)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
     以下是对 [颌骨骨母细胞瘤2例]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关于我们广告业务联系我们版权说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kqq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 口腔医学网 | 牙周炎 | 口 腔挂图 | 牙齿矫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