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已成立了唇腭裂治疗研究中心或治疗小组(team approach),患者出生后即在医生的监控下根据各发育时期的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治疗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唇腭裂发生的继发畸形。自80年代后期国内开始进行序列治疗,进入90年代在一些医学院校相继成立了唇腭裂治疗研究中心或小组。1993年、1997年又召开了两次全国唇腭裂专题学术研讨会,1995年我国著名唇腭裂学术领域专家王光和教授主编的《唇腭裂的序列治疗》专著又与读者见面。他们对整体提高唇腭裂治疗水平、在各地逐步开展序列治疗、尽快缩小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都起了有益的贡献。
根据反馈调查信息提示,国内最早建立唇腭裂治疗中心是70年代早期,但在现有的16所唇腭裂治疗中心绝大多数都是在90年代建立的。从反馈信息中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些早期建立的中心,其开展临床工作的范围远不如90年代后期建立中心业务范围。由此可知,中心的建立并不困难,贵在中心建立后要切实地开展一些患者急需满足的问题,应该与各相关学科联系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业务活动。从而既有效地开展一些能解决患者的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又可形成一些新的医疗服务项目,推进唇腭裂学术领域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
就唇腭裂中心活动的形式,在23所反馈信息仅2所中心进行每月1次的病例讨论外,13所中心都是以不定期形式进行病例讨论。参加病例讨论的医师主要有口腔颌面外科,正畸科,口腔修复科,耳鼻咽喉科,儿童牙科,预防科以及从事语音治疗学的专业人员参加。
笔者在美国著名D.W.Warren教授主持的唇腭裂治疗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期间,每次都参加了该中心的唇腭裂序列治疗业务活动。该中心每周二中午12:00~14:00是业务活动的常规时间。每次讨论病例约3~7例。主要参加科室有:口腔颌面外科、整形外科、口腔正畸科、耳鼻咽喉科、语音病理科、神经内科学、心理学科、小儿内科、社会工作者,以及流行性疾病统计学科等科室的教授及相关的医生参加。每次活动的主持人由参加学科的人员轮流负责,并有一位专职人员整理和提供病例讨论的病史及资料,并由他负责保管资料的收集。
国内目前难以象Warren教授主持的中心那样运行中心的工作,但就一些疑难或有争议的病例进行病例讨论,各取所长是值得提倡和开展的。众所周知,唇腭裂畸形虽不属残疾,但却与残疾患者一样需要从身体与心理等各方面予以关心和恢复。面对如此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是当今任何一科医生都无法胜任与完成好的医疗项目。正因为如此,我们虽然还是发展中国家,但应尽快组织由多学科专家共同组成专门的治疗小组已是大势所趋的趋势。
表3所示的那样,国内的唇腭裂治疗发展工作不平衡,虽然有16所院校或医院已成立了唇腭裂中心,但序列治疗的内容受到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还很难顺利地开展。不少地区仍是空白,随着国民经济与文化水平提高,广大患儿家长或成人患者要求得到更好的医疗及生活质量并非再是一种向往。因此,因地制宜,切合本院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推广、普及唇腭裂的序列治疗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医疗工作,也是一项需要长期艰苦努力的医疗工作。
各中心反馈信息中示,各地的唇腭裂手术病例在逐渐下降,这与国内计划生育国策的深入和普及相关,每个中心每年接受唇腭裂手术病例患者多者达500余例,少则仅30~40例左右。唇裂手术年龄相差不大,但腭裂和齿槽裂手术时的年龄上仍难以一致。有10所中心的腭裂手术在3~6岁进行,2岁左右完成腭成形术已在国内形成主流,齿槽裂手术的年龄除2所中心在15~18岁时进行外,其余 9~11岁之间完成。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或避免术后继发畸形是外科医生的宗旨。近年各中心的唇腭裂手术病例在不断下降,反之,为医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序列治疗和相关的研究工作则提供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