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外科资讯中心 Topics
腮腺慢性疾病的综合分类、诊断和治疗研究荣获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者:佚名 日期:2007年01月09日 来源:不详 浏览:

核心提示:
腮腺是颌面部最大的一对唾液腺,其功能是分泌唾液,分泌的唾液在口腔中起营养、消化、保护、免疫等重要功能。腮腺慢性炎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会导致局部红、肿、热、痛,还可成为引起全身病的病灶。腮腺炎症时,唾液量和成分异常减低,且多继发其他口腔疾病,如口腔念珠菌感染、龋齿等。长期以来,对腮腺反复肿胀流脓大多统称为慢性化脓性腮腺炎,病因一直不清。全身自身免疫病——舍格伦综合征(SS),也常引起腮腺反复肿胀。由于慢性化脓性腮腺炎病因不清,命名及分类混乱,转归及与SS的关系不明,极易混淆造成误诊。该病的治疗也十分棘手,治疗后易复发,一些毁坏性治疗(如手术、放疗)应用不当时有发生。 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王松灵教授与北京大学口腔学院徐岩英、邹兆菊、胡碧琼教授等数十人组成的课题组,经过18年系统专题研究,尤其是平均长达11年的临床追踪研究,澄清了腮腺慢性病病因及疾病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了疾病的综合分类及诊断标准,并探讨了新的有效治疗方法,明显优化并提高了腮腺慢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这一成果日前荣获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一项目的重要发现和创新点主要有8个方面:(1)发现儿童复发性腮腺炎除自愈外,还可发展到腮腺退行性肿大。(2)首次提出舍格伦综合征亚临床型新概念,对澄清慢性化脓腮腺炎的本质及SS早期诊治有理论指导意义。(3)首次提出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名称并明确定义,首次通过小型猪研究注入甲紫致腺体萎缩治疗此病。(4)基于病变本质及相互关系,提出腮腺慢性炎症的新的综合分类,即分为慢性复发性腮腺炎、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并应与舍格伦综合征亚临床型等鉴别。(5)首次将口腔念珠菌病分为原发和继发,并发现对发病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唾液腺疾病、全身疾病及其他口腔黏膜病。(6)首次证实了白色念珠菌表面存在富组蛋白3的特异受体,富组蛋白杀灭白色念珠菌的作用需与白色念珠菌细胞膜受体结合。(7)首次证实口腔黏膜的上皮增生如发生白色念珠菌感染,癌变的可能性大为增加。(8)首次成功将外源基因转导至小鼠下颌下腺,并获得重要的影响基因表达的参数,为利用基因治疗唾液腺疾病、口腔念珠菌病和其他口腔疾病等奠定了基础。这项课题的主要意义在于:提高了慢性腮腺炎性疾病及口腔念珠菌感染的诊治水平,避免腮腺毁坏性治疗及激素治疗,减少手术造成面瘫等带来的痛苦。

相关阅读:

    上一篇文章:克隆牙——牙组织工程
    下一篇文章:口腔颌面部血管瘤、脉管畸形的诊断和处理
    0% (0)
    0% (10)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广告业务联系我们版权说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kqq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 口腔医学网 | 牙周炎 | 口 腔挂图 | 牙齿矫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