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外科资讯中心 Topics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脉管畸形的诊断和处理
作者:佚名 日期:2007年01月09日 来源:不详 浏览:

核心提示:
郑家伟,张志愿,周国瑜,范新东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上海 200011)

血管组织的肿瘤性或错构生长所致的病变即血管性疾病(vascular anomalies),可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大类,如不积极处理或治疗不当,可造成严重毁容、大出血甚至死亡。了解血管性疾病的新分类、诊断技术和处理原则十分必要,对于临床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血管性疾病的分类和发生
过去对血管性疾病的命名一直比较混乱,Mulliken和Glowacki根据临床和镜下特征,将其分为血管畸形和血管瘤两大类。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95%于出生后发现,85%见于出生后1年内,女性多见(女:男=2:1),骨受累罕见,且很少发生致命性大出血。

血管瘤系真性血管肿瘤,由正常血管组织过度增殖所致。6-8月内生长相对快速,5-9岁内逐渐退化。肿瘤生长源于内皮细胞增殖,在快速生长期,内壁可见肥大细胞数量增加。将此期内皮细胞置于体外培养,显示生长潜力增强。
与血管瘤相反,血管畸形系血管或淋巴管的形态异常,而无内皮异常增殖。尽管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其临床和镜下特征显然不同。

血管畸形成于血管发生的某一特殊时段,在内皮期,形成多个衬有内皮的"湖"(lake),"湖"之间由毛细血管沟通。这些沟通血管支中,有些含肌鞘,有些则无。在血管发生的终末段(成熟期),动脉、静脉分别形成。在血管发生的整个过程中,任一环节出现问题,均会产生血管畸形,包括毛细血管、静脉、动脉、淋巴管及混合畸形。创伤、感染、激素水平变化(孕期或青春期)可加快血管畸的生长。生长的机制不是内皮增殖或肥大细胞增多,而是病变周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侧支循环开放,受累血管扩张。血管畸形持续生长,不会自行退化。有时可无任何症状,直至局部肥大变形;有时(高流病变)则因大出血而急诊。

2 血管性疾病的处理流程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脉管畸形的诊断和处理

3 血管瘤

血管瘤是婴幼儿头颈部最常见的肿瘤,约占所有软组织肿瘤的7%。表浅的血管瘤一般容易诊断,深部血管瘤可侵犯肌肉或内脏,CT、MRT、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少数情况下,可行动脉造影明确流速和病变范围,制订手术方案。

血管瘤根据治疗的需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无生命危险,未造成功能障碍者;另一类是产生严重并发症者,如侵及重要组织、器官、感染、大出血等。

对于第一类患者,一般说服家长,耐心观察,任其自行消退。但仍有10%-20%的患者出现退化不全,此时可选用Ar激光、冷冻、瘤内注射硬化剂、瘤内结扎等治疗,小而局限的病变可予

相关阅读:

    上一篇文章:腮腺慢性疾病的综合分类、诊断和治疗研究荣获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下一篇文章: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的最新治疗进展
    0% (0)
    0% (10)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
     以下是对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脉管畸形的诊断和处理]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关于我们广告业务联系我们版权说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kqq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 口腔医学网 | 牙周炎 | 口 腔挂图 | 牙齿矫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