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外科资讯中心 Topics
羟基磷灰石在颅颌面外科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廖大鹏 周正炎 日期:2007年01月09日 来源:不详 浏览:

核心提示:

  羟基磷灰石[Ca10(PO4)6(OH)2,简称HA]是构成人体硬组织的主要无机成分(占77%),作为具有广阔应用前途的人工骨材料,其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已得到公认。目前,HA有颗粒状(也称粉末状)和块状两类,其中,颗粒状HA有80目,100目等不同规格;而块状HA可分为由石灰石烧制和珊瑚制两种(前者比后者在孔径控制和塑形上要优越),块状又有内孔径200 μm,500 μm等不同规格,除了****A,还有的将HA与珊瑚粉或BMP(骨形成蛋白)及胶原等混合制成复合材料。近年来,HA已被广泛应用到颅颌面外科修复各类骨缺损,并取得了显著疗效。本文仅将HA近20年来在颅颌面外科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基础研究及目前尚存在的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1 临床应用

  1.1 HA在颅骨缺损中的应用

  19世纪以来,人们开始研究、修复外伤和疾病所


造成的颅骨缺损。本世纪50年代初,牙科医生开始参与制造和使用异源材料以修复大面积颅骨缺损。John[1]等指出,大面积颅骨缺损修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脑组织,小面积颅骨缺损修复是为了获得美容效果。起初,先后尝试了自体骨,金属,自热凝甲基丙烯酸树脂,聚乙烯及聚硅酮等材料,但均有不同程度的术后并发症,后来HA以其良好的生物理化性能而渐被广泛应用。

  Yamashima[2,3]在1988年就曾报道用钮扣形的块状HA结合粉末状HA修复小块颅骨缺损,1989年再次报道用一50 mm×75 mm×5 mm的块状HA修复较大块颅骨缺损,认为自体骨吸收会导致皮肤收缩,而丙烯酸树脂由于异物反应常引起积液。术后两年随访,HA不松动脱落,局部未见感染及排异反应,创口愈合良好,X线见HA与周围骨融为一体,CT显示HA与周边骨透射度相近,两者间已无明显界限。

  颅骨大面积缺损的修复较复杂,需要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HA结合骨膜瓣来完成[4]。1993年Ichiro[4]报道了3例,其中最大一例颅骨缺损为16.5cm×7.5cm,因缺损区弧度很大,单独一块HA很难修复,故Ichiro根据缺损区形状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了三块孔率为60%的HA,穿孔后用丝线连接起来,置于缺损处硬脑膜外,周边钻孔用4-0尼龙线固定于宿主骨上,中央钻孔4-0尼龙线悬吊硬脑膜于HA上,外面用颅骨膜瓣覆盖。术后额部及右颞部外形大为改观,且修复处有足够的强度保护颅脑。

  1.2 HA在颌骨缺损中的应用

  Kenneth[5]等在1984-06~1985-05对25位病人分别于前额、颞部、眶上、眶下区、颧骨及颏部和下颌角等部位的缺陷用多孔块状HA作了外置型修复术,术后患者在功能和美观上都获得了极大提高。但通过活检,发现骨组织向HA长入12~16个月间趋于稳定,最终占HA体积的20%~30%左右,故认为,完全由HA代替骨移植目前并不现实,只是对某些拒绝使用颅骨或肋骨移植物的病人,HA可能是目前最好的生物活性异源材料。

  Dumbach[6]等采用自体髂骨松质骨,HA颗粒和钛网混合植入对包括14位接受放疗在内的79位病人做了下颌全层缺损的修复,认为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血供良好的移植床。

  陈关福等也报道采用块状HA与带蒂颊脂垫移植一期重建一侧上颌骨切除后的外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1.3 HA在正颌外科中的应用

相关阅读:

    上一篇文章:颧骨陈旧性骨折截骨复位术的改良方法
    下一篇文章:牵引成骨和正颌外科技术在TMJ强直继发OSAS治疗中应用
    0% (0)
    0% (10)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
     以下是对 [羟基磷灰石在颅颌面外科中的应用现状]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关于我们广告业务联系我们版权说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kqq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 口腔医学网 | 牙周炎 | 口 腔挂图 | 牙齿矫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