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外科资讯中心 Topics
骨膜成骨重建下颌骨1例
作者:王星亮 日期:2007年01月09日 来源:不详 浏览:

核心提示:

  带血管的骨移植较传统的骨移植和代用品植入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一旦移植骨坏死,处理时较为棘手。本例在骨移植失败后,二期处理时利用骨膜生骨重建下颌骨取得成功,报告如下。

  患者,女,20岁。右下颌部肿胀畸形5年余。4年前因右下颌部肿胀,在外院就诊,诊断为“右下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行“下颌骨刮治术”。术后一年复发,肿物逐渐增大,畸形明显,影响咀嚼及美观。近半年来局部病变呈相对静止状态,于1996-04-08入院。检查:右下颌体部弥漫隆起畸形,表面皮肤色泽正常,触及肿胀区质硬无痛,约8cm×5cm×4cm大小,前界达颏部,后界近下颌角,上界达牙槽嵴,下界达下颌骨下缘。口内:肿物向颊、舌侧膨胀,牙向舌侧移位,咬关系紊乱。X线检查:右下颌骨体部明显增宽,骨皮质变薄,其内可见5cm×5cm圆形骨密度增高区。入院诊断:右下颌骨骨化性纤维瘤。于1996-04-15,在气


管插管全麻下行右下颌骨部分切除+带血管髂骨游离移植下颌骨重建术。术后病理诊断:右下颌骨骨化性纤维瘤。术后第9日因创面(口内)感染,血管吻合口瘘,致移植骨坏死,经抗感染、创面刮骨、灌洗等处理无效手术后3个月行窦腔探查病灶清除术,术中见移植骨已坏死,周围组织健康,骨端断及四周均有骨膜成骨现象,且形成一厚骨痂包裹移植骨。清除死骨,保留骨膜、骨痂,利用周围健康组织完整包绕骨膜作为屏障,阻挡其它组织细胞长入,为膜内成骨提供一个空间,为骨膜成骨重建下颌骨创造条件。术后15天痊愈出院。随访2年口腔颌面对称,外形较术前明显改善右下颌骨形态、运动功能良好,局部义齿修复后咬关系正常,咀嚼功能良好。X线拍片:右下颌骨边缘整齐连续,骨组织致密。

  讨论:本例在行下颌骨部分切除后,用带血管髂骨游离移植重建下颌骨,由于血管吻合技术不过硬,口内粘膜未严密缝合,导致术后发生创面感染,移植骨坏死这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二期处理中,充分利用骨膜成骨机理重建下颌骨并获得成功,骨膜成骨有利于骨的生长、重建或修补[1]。早在1739年Duhamel[2]就提出骨膜具有成骨能力,且用自体、异体骨膜移植形成新生骨,在临床上获得成功,已有不少报道[3,4]。分析成功因素有以下几点:(1)下颌骨骨化性纤维瘤属于良性肿瘤,在骨膜下切除下颌骨,完整保留骨膜生发层,这是骨膜成骨的解剖学基础[5];(2)创面新鲜、血供良好是骨膜成骨的关键,这对骨膜成骨有重要促进作用;(3)采用引导性组织再生(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生物学概念,用周围健康组织作为隔膜包绕骨膜,保护其增殖,有利于骨膜成骨;(4)患者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育快,组织修复再生能力强,为骨膜成骨重建下颌骨提供了保障。

 

相关阅读:

    上一篇文章:骨质疏松症对颌骨影响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文章:腭中缝骨折1例
    0% (0)
    0% (10)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
     以下是对 [骨膜成骨重建下颌骨1例]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关于我们广告业务联系我们版权说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kqq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 口腔医学网 | 牙周炎 | 口 腔挂图 | 牙齿矫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