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当今社会人口结构越来越趋向老年化,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发生率日益上升,已成为全球范围的越来越严重的健康问题。据报道,美国有两千多万人受OP的影响,其中绝大部分为女性。在中国,老年人的OP发生率男性为60.72%,女性为90.48%[1]。有关OP对全身骨骼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已做了大量的研究。有关OP对颌骨的影响也有不少报道,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1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和分类
1.1 定义[2~4]
OP是以全身性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导致骨骼力量降低,易致骨折为特征的系统性疾病。其特点是骨皮质内板层的丢失,骨小梁变细和减少,髓腔增宽,但骨的无机成份和有机成份的比例与正常人一样,只是骨的吸收大于其形成。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骨密度与骨体积相比,若平均低于2个
标准差以上,应诊断为OP。OP患者的临床常见症状及表现是由微型骨折和脊柱压迫所致的背痛,或前臂骨折(Colles骨折)。
1.2 分类[5]
OP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继发性原因比较明确,通常和已知的疾病或药物有关,约占OP的10%左右。绝大部分属于原发性,其病因比较复杂,至今尚未完全弄清,该类又分为儿童和青少年特发性及成人和老年人退化性。退化性主要类型为绝经后OP(或Ⅰ型)和老年性OP(或Ⅱ型)。绝经后OP是和年龄相关的最常见的骨丧失形式,它是以骨小梁丧失为主,主要导致脊柱和腕部骨折。
2 骨质疏松症的颌骨检查方法
颌骨的变化在宏观上表现为颌骨体积的改变,上下牙槽嵴的高度和宽度的改变;在微观上表现为颌骨骨量的改变。颌骨宏观上的变化通常难以有统一的衡量标准,而微观上的变化则可以通过测量颌骨骨矿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的改变来作为衡量标准,故通常以BMD的改变来揭示OP对颌骨的影响。以下就简单介绍几种比较常用的BMD测量方法。
2.1 双光子吸收法(dural photon absorptiometry, DPA)[6]
双光子吸收法是近年来开发的新仪器,用来测量BMD,可以对全身骨骼进行扫描。特点为信息多、可得出多种彩色图表、准确可靠,而且人体所受X线辐射剂量少,被广泛用于OP的诊断。但它的空间分辨率差,价格较高,检查费时,技术较复杂。
2.2 双能X线吸收法(dural energy X-absorptiometry, DEXA)[7]
双能X线吸收法是一种具有高精确度、无创伤的测量方法,可与定量CT相提并论。可准确、快速地测量全身骨的任何部位的BMD,且人体所受X线辐射剂量仅为定量CT的1%,或一张胸片的1/30,为目标前景最为看好的测量BMD的方法。
2.3 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ized tomography, QCT)[8]
其最大特点是不受体内重叠高密度的影响,可将皮质骨和松质骨完全分开,单独测量小梁骨的变化,较适合颌骨BMD的测量。但对复杂骨结构测量不方便,其精确度有待进一部提高,另外,人体所受X线辐射剂量也较大。
2.4 牙片分析法(dental radiography analysis, D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