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外科资讯中心 Topics
颌骨骨密度的测量及研究应用
作者:周永胜 周书敏 李国珍 日期:2007年01月09日 来源::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浏览:

核心提示:

  口腔骨丢失(oral bone loss)包括牙周牙槽骨吸收(alveolar bone resorption)、剩余牙槽嵴骨吸收(residual ridge resorption,RRR)和颌骨骨质疏松(mandibular osteoporosis)等3种主要情形[1]。它与全身系统性骨丢失,如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都是好发于老年人的慢性骨丢失或骨吸收过程。口腔骨丢失是影响牙齿存留与义齿修复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口腔骨丢失的病因和发生、发展规律,探讨它与骨质疏松症等系统性骨丢失的内在联系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大多数学者主要通过颌骨骨密度的测量来研究口腔骨丢失的有关问题。

  近年来,全身骨密度测量的方法不断更新[2],定量CT、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等已应用于临床达10余年。同时,新的检查方法如超声测量技术也日趋成熟,逐步应用于临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测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适用于全身其他骨骼测量的骨密度仪在应用于下颌骨时则遇到了较大的困难。下颌骨的形状不规则、位置特殊,同时又因口腔狭窄等,限制了骨密度仪在下颌骨的应用。尽管如此,近年来经过学者们的不懈努力,大多数骨密度仪已被应用于颌骨骨密度的测量及研究中,大致分为定性、半定量及定量测量3种方法。

  一、定性检查法

  X线片肉眼骨密度分析法:通常是根据骨纹理的多少、粗细及其显微结构改变来判断有无皮质骨或骨小梁的吸收。但因骨密度的量值需降低30%~50%才能用肉眼鉴别出来[3],同时,此法又受投照剂量、胶片质量等因素影响,因此其敏感性较差。

  二、 半定量检查法

  1.曲面断层下颌指数(panoramic mandibular index, PMI): PMI是一种新的反映下颌骨皮质骨量变化的指标。与椎骨、腕骨指数相似[3],均为放射形态学测量法。其优点在于方法简便、实用、廉价、便于普查。PMI为颏孔对应处的下颌骨下缘皮质骨厚度与颏孔上(下)缘至下颌骨下缘的距离的比值。但Klemetti等[4]发现在绝经后的中年妇女PMI值与全身骨矿含量无显著的阳性相关。

  2.下颌骨下缘与下颌角下缘皮质骨厚度的测量:Bras等[5]采用该法作为诊断代谢性骨丢失的工具,期望从口腔颌骨的局部变化预测全身的骨代谢。下颌角皮质骨厚度在15~60岁的男女性相对恒定(为1.0~3.5 mm);60岁以上男性有轻度减少,而60岁以上女性皮质厚度明显减少,可能是由于绝经后骨质疏松引起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的肾性骨营养不良也表现出下颌角骨皮质厚度减少,其减少量与病变程度相关。还有研究发现,系统性骨丢失可导致下颌角皮质骨厚度减少,其厚度与椎骨、腕骨骨密度呈显著相关;当下颌角皮质骨厚度小于1 mm时,可能提示有代谢性骨丢失[6,7]。Taguchi等[8]则应用下颌骨颏孔区下缘皮质骨厚度作为观察指标,发现其与腰椎松质骨骨量呈负相关,认为它是监测骨质疏松症的可信指标。而Leong等[9]则认为,下颌角皮质骨厚度及下颌骨正中联合处的皮质骨相对厚度均不能作为反映下颌骨骨吸收的指标。

  3.下颌骨下缘骨皮质形态分级[8]:Klemetti利用曲面断层片对双侧颏孔远中下颌骨下缘的骨皮质形态进行了分类,共分为3级。I:双侧骨内膜边

相关阅读:

    上一篇文章:现代的咬合重建的理论与临床
    下一篇文章:髁状突骨折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0% (0)
    0% (10)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
     以下是对 [颌骨骨密度的测量及研究应用]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关于我们广告业务联系我们版权说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kqq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 口腔医学网 | 牙周炎 | 口 腔挂图 | 牙齿矫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