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外科资讯中心 Topics
组织工程骨在口腔颌面部骨缺损中的应用与思考
作者:欧新荣 日期:2007年01月09日 来源:不详 浏览:

核心提示:

    骨组织工程需要有三个基本的生物学因素参与,即种子细胞、生长和分化因子、细胞外基质材料,这也是当今组织工程研究中的三大课题。骨组织工程构建的基本方法有三种:(1)支架材料+骨髓基质细胞,为最基本的方法;(2)支架材料+骨髓基质细胞+细胞因子;(3)支架材料+细胞因子。许多研究者进行了实验性的研究,其中部分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效果良好。  
    Quarto等[1]于2000年报道了3例采用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与羟基磷灰石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四肢骨骨缺损,虽然骨愈合时间较长,但最终均达到了骨性愈合。杨志明等[2]报道1例用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与生物衍生骨支架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3条10cm长的肋骨缺损,术后1年经CT三维重建证实骨愈合良好。然而绝大多数的应用研究均集中在四肢和躯干骨缺损的修复。


随着组织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们把目光投向了口腔颌面部骨缺损的修复,也有一些西方国家一开始就从口腔颌面部组织入手进行人体组织工程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一、组织工程骨在口腔颌面部骨缺损中的应用
    1.1牙槽骨缺损的组织工程骨修复 
    牙槽骨缺损是颌面骨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其中以伴发于先天性唇腭裂的牙槽嵴裂和牙周病晚期所引起的牙槽骨吸收最为多见。牙槽嵴裂的修复是唇腭裂序列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的手术治疗有利于面部形态的修复和尖牙的萌出,又不会影响上颌骨的生长发育。目前使用的方法有自体骨移植,包括髂骨、肋骨移植和下颌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生物材料替代等。自体骨移植存在植入骨的异常吸收,供骨区有多种并发症等问题;异体骨移植存在排斥反应,异物反应等一系列的问题。生物组织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牙槽嵴裂的修复带来了一个新的契机。国内外有许多学者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尝试,建立了大、小动物的模型,但绝大多数集中在支架材料复合细胞因子或成骨细胞的实验性研究。由于牙槽骨的特殊性,用于牙槽嵴裂的修复的支架材料也应具有相应的特点。目前用于牙槽嵴裂修复的基质材料主要包括天然衍生材料,人工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羟基磷灰石是最早试用于颌面骨缺损修复的合成材料,然而单纯的多孔块状羟基磷灰石用于牙槽嵴的修复却失败率达到100%,不过,可吸收的生物陶瓷的研究却是一个热点,Linton等[3]用磷酸钙等填入拔除beagle狗乳磨牙的牙槽窝内,发现磷酸钙材料不影响颌骨的正常发育和恒牙的萌出,小颗粒状的二磷酸钙和碳酸磷灰石基本上被吸收。高分子材料大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可以在体内代谢,最终可以被完全吸收的。引人注目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包括聚乳酸(PLA)、聚乙醇酸(PGA)等。PLA的体内降解产物为乳酸,是糖代谢产物。PGA在体内的降解产物为羟基乙酸,易于体内代谢。二者的优点都有水溶性、骨传导性、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可吸收性。其缺点是亲水性不足,细胞吸附能力较弱,降解过程中引起无菌性炎症,机械强度不足,不能单独应用于承重部位的骨缺损,降解产物可能有细胞毒作用等。Letic  GA等[4]以DLPLG/beta-TCP复合物植入牙槽骨缺损的动物模型中,发现植入体在牙槽嵴裂隙内的成骨与自体髂骨植入后成

相关阅读:

    上一篇文章:面部烫伤的处理
    下一篇文章:面神经损伤后神经修复新策略
    0% (0)
    0% (10)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
     以下是对 [组织工程骨在口腔颌面部骨缺损中的应用与思考]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关于我们广告业务联系我们版权说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kqq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 口腔医学网 | 牙周炎 | 口 腔挂图 | 牙齿矫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