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牙齿拔除后会出现缺牙区邻间隙龈乳头退缩、颊侧牙槽骨塌陷等问题,特别是在前牙区域,这给我们的美学修复带来了不少的烦恼。如何预防出现或改善这样的问题,以此病例作一些简单的尝试探讨!
常见的盖峭式桥体与卵圆形桥体龈端结构的对比,卵圆形桥体具有冠的外形与组织面根的外形,组织面由凹形变为凸形,能形成更好的出龈效果,维持龈乳头的自然形态,使修复体更美观自然。最早接触卵圆形桥体的病例是在北大谭建国教授的讲座上,很多朋友应该也有听讲过。
病例概况:
不良修复体,要求拆除重新修复,又是一串辛酸的血泪史,具体就不啰嗦了!
修复体拆除前:十余年的金属烤瓷牙,已明显松动,江湖前辈们给我们留下了无数这样的杰作。
拆除后:11、12、21、22残根,11、21、22龋损相当严重。
拔牙前先行制作的卵圆形临时桥体
拔除的严重龋坏的残根,简直另人无法直视!
拔牙后即刻戴入已先制作好的临时桥体,据说拔牙后即刻戴入塑形效果最好。
关于临时桥体塑形时间的各方说法,一般认为半年左右为佳,最少也需3个月
临时桥体塑形3个多月后的牙龈形态,可以看到牙龈的弧度、 normal;龈乳头维持得很好
桥底的卵圆窝形态:这里有一个问题,卵圆窝处龈粘膜“发红”的情况,是桥体组织面龈粘膜的正常组织表现,在其他类型桥体的组织面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并不是炎症反应。
随着拔牙后牙槽骨的萎缩,慢慢发现拔牙处的牙龈高度稍高于邻牙,显得很不协调,考虑是否可作简单的牙龈成形。
预估龈切的范围:测量21龈沟深度,约有1.5mm,这给龈切牙龈成形留下了空间,不然就只能冠延长了。
少量龈切
牙龈成形 font-size: 18px;1个多月后,龈高已较协调。
卵圆形临时桥体与常见盖峭式临时桥体的对比,可见卵圆形桥体具有较好的出龈效果,较自然,假如这里把临时桥体置换成全瓷桥体,那是不是会很精彩......
牙龈塑形6个多月后,已经具备较稳定的形态,龈乳头没有出现明显的萎缩,准备作最终的修复工作。
比色,以下前牙为主,兼顾邻牙
可惜,由于与技师的沟通不到位,遗憾在随后出现了!
最终的氧化锆全瓷修复体:可能在桥体形态的制作沟通上不够清晰,出现了一些误会,出来的修复体并不是我想要的卵圆形桥体形态(再次说明医技沟通的重要),骑马难下,深感遗憾!当然,撇开这点,修复体的制作,龈外展隙的分离、表面纹理、上色等都看得出还是很用心的。
修复体表面迷人的纹理与切端半透感
初戴效果:客人已不想再作折腾,只能将错就错!
修复1个月后复诊照,恢复得还不错,清洁卫生也不错
良好的龈乳头形态,上下前牙颜色也较协调
总体效果还行,试着笑一笑吧!(患者上后牙均有明显的腭侧倾斜,对整体的效果有些影响)
术前与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