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中性区排牙相关问题
	           
			    
				  核心提示:中性区概念是Fish在1931年提出的。即天然牙位于唇颊肌和舌肌内外动力平衡的区域内,牙所处的位置受到以上肌作用力的影响。当天然牙缺失后口腔内存在一间隙区,被称为中性区。
	             
	【概念】:
	中性区概念是Fish在1931年提出的。即天然牙位于唇颊肌和舌肌内外动力平衡的区域内,牙所处的位置受到以上肌作用力的影响。当天然牙缺失后口腔内存在一间隙区,被称为中性区。
	后来Bresin和Schiesser以生理解剖学为依据,论述了如何确定中性区的方法及中性区的排牙方法。
	【方法】:
	1. 制作暂基托或恒基托。
	2. 试戴合适,要求基托不妨碍唇颊舌肌及系带的运动。
	3. 分步确定上下颌的中性区,将印模膏放在基托上,嘱患者反复做撅嘴、吸吮、吞咽或大声朗读等动作,使材料被动的挤到义齿间隙区。
	4. 按常规确定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
	5. 记录中性区位置,即用石膏放在中性区记录材料的外侧,待凝固后取下。
	6. 以石膏记录的位置为排牙区排牙。
	【文献】:
	在国内,梁慧、李国珍等人曾为12名无牙颌患者采用中性区排牙制作全口义齿。
	结果发现:
	1. 用中性区排牙比传统方法排牙的全口义齿在后牙区排列上略偏向颊侧。
	2. 中性区全口义齿有利于舌位的调整,发音略好于传统全口义齿。
	3. 中性区全口义齿比传统全口义齿的咬肌、颞肌电幅值略小,说明中性区全口义齿更舒适稳定,使肌肉放松有关。
	4. 在实际使用中证明中性区全口义齿并没有因后牙排列略偏向颊侧而产生不利影响。
相关阅读:
TAGS: 
 
         
	    
	   	
		
        
		 
	     
            
		    0% (0)
            
	      
		  
            
	        0% (10)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热销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