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核心提示:【摘要】 目的 借助X线头影测量预测OSAS患者颅面形态与其口腔矫治器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22例矫治器治疗的OSAS患者,将治疗前后多导睡眠监测所得的呼吸功能改变与治疗前X线头影测量值进行相关分析;同时根据患者疗效分组,比较不同疗效组颅面形态的差异。结果 OSAS患者呼吸暂停指数的改善主要与颅面硬组织的形态有显著相关性;最低血氧饱和度的改善仅与下颌体长度及舌根部前后位置显著相关;而呼吸紊乱指数的改变与形态变量无显著相关性;不同疗效组间颅面结构存在明显差异,Ⅱ类高角特征越明显者
【摘要】 目的 借助X线头影测量预测OSAS患者颅面形态与其口腔矫治器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22例矫治器治疗的OSAS患者,将治疗前后多导睡眠监测所得的呼吸功能改变与治疗前X线头影测量值进行相关分析;同时根据患者疗效分组,比较不同疗效组颅面形态的差异。结果 OSAS患者呼吸暂停指数的改善主要与颅面硬组织的形态有显著相关性;最低血氧饱和度的改善仅与下颌体长度及舌根部前后位置显著相关;而呼吸紊乱指数的改变与形态变量无显著相关性;不同疗效组间颅面结构存在明显差异,Ⅱ类高角特征越明显者,疗效越差。结论 口腔矫治器治疗OSAS的疗效主要与颅面硬组织的形态有关,而与上气道的大小无显著相关性。
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口腔矫治器对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1]。近十年来,有关口腔矫治器治疗OSAS的疗效国内外均有报道[2~5]。但关于口腔矫治器治疗OSAS疗效与上气道及颅面结构的相关性研究,报道甚少。 我们对22例戴用矫治器治疗的OSAS患者,借助多导睡眠图监测和X线头影测量分析,将治疗前后睡眠呼吸功能变化与治疗前X线头影测量值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同时,将患者按不同疗效分组,比较各组患者上气道及颅面结构的形态差异,以探讨与疗效密切相关的形态学指标。
材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 22例OSAS患者,男16例,女6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59岁,平均体重76.7 kg,平均身高167.9 cm。全部病例均排除可能致气道阻塞的耳鼻咽喉科疾病、严重的牙周及颞下颌关节疾病。 二、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 PSG)监测与X线头影测量 患者戴用矫治器前均经PSG确诊,常规戴用矫治器约一月后均戴矫治器复查。所用仪器及监测指标同以往报道[4]。本项研究所有监测均使用同一仪器且由专人完成。治疗期间,无其它治疗参与。上气道及其周围结构的主要X线头影测量项目如图1所示。
1 前颅底长:N-S2 蝶鞍-全颅底高:S-NBa3 Y轴角:SGN-FH4 上颌高度:Or-PP5 下颌基骨长度:B′-Go′6 下颌平面-前颅底角:MP-SN7 下颌平面-眼耳平面角:MP-FH8 腭平面-下颌平面角:PP-MP9 会厌谷-颈椎前平面角:V-CVP10 前上面高:AU11 前下面高:AL12 前全面高:ATFH图1 与疗效有关的X线头影测量指标
三、口腔矫治器的设计 本项研究所用的矫治器系作者所设计,为改良功能矫治器Activator,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种(图2,3)。两型矫治器作用原理相似,均为前移下颌,使舌体随之前移,从而解除舌咽部阻塞。与Ⅰ型相比,Ⅱ型在舌根部增加一对椭圆形弹性塑料扣,其位置需根据X线头影测量决定,以达到既能前移舌,阻止睡眠时舌根后坠,又不致严重影响吞咽等功能的目的。 22例患者,18例戴用Ⅰ型,4例因戴用Ⅰ型效果欠佳且下颌大小、位置正常,患者易耐受,故戴用Ⅱ型。因戴用Ⅱ型矫治器患者较少,故疗效统计分析时分为22例组(Ⅰ+Ⅱ型组)和18例组(Ⅰ型组)。患者常规戴用矫治器后定期复查。
图2 改良功能矫治器Activator Ⅰ型
图3 改良功能矫治器Activator Ⅱ型
四、统计学处理 借助SPSS/PC+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单因素相关分析及秩和检验。结果与分析
一、口腔矫治器治疗OSAS的疗效 22例组和18例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多导睡眠图指标差值与治疗前X线头影测量指标之间的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从表1可见,无论22例组或18例组,呼吸暂停指数(apnea index, AI)的改变(ΔAI)均与治疗前部分X线头影测量指标有显著相关关系;而呼吸紊乱指数(apnea hypoventilation index,AHI)的改变(ΔAHI)与头影测量指标之间则未见显著相关关系;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SaO2)的改变,仅在22例组中与下颌体长度(B′-Go′)和会厌谷至颈椎前平面的水平距离(V-CVP)有显著相关关系。与ΔAI相关的形态指标,在18例组中较多且包括22例组涉及的指标;而22例组中存在与ΔSaO2显著相关的形态指标,可能与Ⅰ型和Ⅱ型矫治器作用机理不同有关。
注:同表1 本项研究中,口腔矫治器治疗OSAS的疗效主要与颅面硬组织形态有关,而与上气道自身的大小无显著相关性。 二、OSAS患者疗效欠佳的形态学依据 我们的研究表明,不同疗效OSAS患者组之间,上气道周围硬、软组织结构存在着显著的形态差异。5例疗效欠满意者,其下颌平面角明显大于17例疗效满意者。前者在咬合重建时下颌易向后旋,舌骨上肌群等软组织更易嵌入下咽部。另外,该5例患者软腭与舌重叠距离亦明显大于疗效满意者,戴入矫治器后软腭尖后及舌根后气道均无明显改变。提示试图以矫治器改变下颌及舌的位置以扩大气道,也会因为软腭与舌的过度重叠而抵消其作用。当然,由于OSAS病因与机理的复杂性,疗效欠佳的原因不仅限于以上形态学因素,尚待进一步研究。对于该类“高角”病例,应尽量前伸其下颌,而避免过大地张开下颌或采取综合治疗措施[10]。
相关阅读:
TAGS:口腔,矫治,矫治器,治疗,阻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
0% (0)
0% (10)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热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