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基础资讯中心 Topics
前牙反牙合少年下颌运动及髁突位置的研究
作者:佚名 日期:2007年01月09日 来源:不详 浏览:

核心提示:

前牙反牙合是一种常见的牙颌畸形,许多学者已从流行病学调查、头影测量及临床矫治等方面对之进行了研究,但对其功能特点研究报道较少。本文采用下颌运动轨迹描记及颞颌关节X线摄影的方法,探讨少年前牙反牙合的口颌系统特点、性质及临床意义。

材料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n


bsp;                                                   

反牙合组:正畸初诊前牙反牙合病人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12—15岁,平均13岁。其中I类错牙合:10例;III类:15例。至少4个上前牙为反牙合。

正常牙合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2—19岁,平均15岁。牙合关系正常,牙列完整整齐。

二、     研究方法

(一)ICP检查:嘱受试者张、闭口10余次,然后自然闭合至牙初接触即止,再用力咬合。如下颌无滑动则牙位与肌位一致,牙尖交错位(ICP)正常;如下颌滑动后才进入牙尖交错牙合(ICO),则表明牙位与肌位不一致,ICP异常⑴。

(二)下颌运动轨迹描记

1、          仪器:美国产K—5AR型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MKG)。

2、          测试项目:

(1)姿势位至ICO张闭口运动:嘱受试者下颌放松,处姿势位(PP),并保持5秒钟,然后从该位作中度开口,再闭合至ICO。观察姿势位与闭合道的关系,姿势位与闭合道的距离大于0.25mm即为姿势位与闭合道不一致⑵。

(2)姿势位至ICO闭口运动:嘱受试者下颌处姿势位,保持5秒钟,然后闭合至ICO。向上运动距离为V值;向前运动距离为A值。观察V值、A值的大小。

(3)ICP至RCP运动:嘱受试者正中咬合,令其自行后退至后退接触位(RCP)。观测其向后运动距离。

相关阅读:

    上一篇文章:颏兜力作用下颞下颌关节及下颌骨受力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下一篇文章:氟化钠涂膜在正畸临床防脱矿和龋坏的应用研究
    0% (0)
    0% (10)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
     以下是对 [前牙反牙合少年下颌运动及髁突位置的研究]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关于我们广告业务联系我们版权说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kqq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 口腔医学网 | 牙周炎 | 口 腔挂图 | 牙齿矫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