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牙"医学上叫做“龋齿’’。在古代由于科学不发达,人们认为龋齿是虫子将牙“吃掉’’的结果。汉字的“龋”,右边的“禹"就是一种虫,并在1 000多年前就有“虫食于牙齿,则齿根有孔,虫居其间”的记载。直到今天,仍有不少人认为坏牙是因为“虫吃"的结果。而人们习惯上仍把龋齿俗称为“虫牙”。
那么,牙齿里到底有没有“虫子",所谓的‘‘虫牙’’是怎样产生的呢?
借助于显微镜,人们发现坏牙中并没有虫子,但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细菌。它能牢固地粘附在牙齿表面,将口腔唾液或我们进食后残留在牙齿上的糖分解,产生酸性物质,溶解牙齿中的钙等无机物质,还能分解牙齿中的有机物。时间一长,牙齿上就出现细菌破坏所形成的洞,洞内更容易填塞食物残渣,刷牙、漱口也难清除。这样,细菌就会在里面生长、繁殖,牙齿的破坏也越来越大,出现人们所说的“虫牙",而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龋齿.
现代科学研究已使人们对产生龋齿的原因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现在认为:龋病发生的原因归结起来有细菌、宿主、食物和时间4大因素。一是细菌,它是通过在牙面上形成牙菌斑而产生破坏作用的。许多人牙齿上都有牙菌斑,特别是在后牙咬合面的沟、裂和两个牙邻接面及牙颈部,这些都是细菌生长的场所。二是个人情况,包括牙齿的形态、结构、排列和位置、唾液及全身情况。牙齿发育和钙化好的、排列整齐的、唾液分泌正常和身体好、抵抗力强的就不容易患龋病,与此相反则容易患龋。三是食物,如在牙齿形成阶段,人体缺少蛋白质、维生素、钙、磷等易患龋病:食物中的糖尤其是蔗糖和龋病的发生也密切相关。四是时间因素,龋病需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形成,是一种慢性的、不易觉察的疾病。这四种因素对龋病的形成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