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损伤资讯中心 Topics
坚固内固定技术在颌骨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宋燕丰等 日期:2011年10月22日 来源:互联网 浏览:

核心提示:目的 了解坚固内固定技术在上、下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宋燕丰,李向东,袁土金 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广东湛江 524003

  【摘要】 目的 了解坚固内固定技术在上、下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微型或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同时辅以颌间固定对82例上、下颌骨骨折患者行复位固定。结果 本组72例骨折段顺利愈合,咬合关系恢复;3例发生再移位和变形,改颌间结扎,14~30 d后恢复咬合关系;1例创口裂开(颏部前庭沟处),经搔刮并重新缝合后愈合;4例存在轻度咬合障碍,调合;2例钛板取出。结论 采用微型或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行上下颌骨骨折复位固定,其操作简单,效果良好,既利于骨折段的稳固及加速愈合,又可缩短颌间固定时间,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微型钛板;内固定;颌骨骨折

  坚固内固定(RIF)技术具有提高骨折固定的稳定性和骨折愈合速度、缩短或取消颌间固定(IMF)时间及迅速恢复颌骨功能等优点,作者从1998年6月至2006年12月间应用微型或小型钛板对82例上颌或下颌面骨折患者行复位固定,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上颌或下颌骨骨折患者82例,男50例,女32例,年龄15~68岁,平均32.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54例,跌打伤22例,机械事故6例。其中下颌骨骨折47例,面中份骨折(包括上颌骨、颧骨颧弓、眶周、鼻骨等)20例,多发性骨折15例。

  1.2 固定材料

  采用中国西安中邦公司研制的微型钛板配套系列,有各种规格及形状供选择。钛板厚度1.0mm,长度规格有4孔、6孔、8孔,螺钉直径2.0 mm,长度7.0 mm。

  1.3 手术方法

  (1) 对移位明显,存在咬合障碍的上下颌骨骨折病例,先行IMF,固定时间不超过1周,待咬合关系基本恢复后进行RIF。(2) RIF手术首选开放性软组织伤口为手术入路,其次选口内前庭沟黏膜切口。口外切口部位依骨折位置不同而选择,必要时与冠状切口相配合。充分暴露骨折段,清除骨断端凝血块或肉芽组织,复位骨折断端。(3)根据骨折区域形态和固定要求,选择合适的微型或小型钛板,适当弯曲或使之与骨面紧密贴合。在距骨折线1cm之外选择两个以上的钉孔位置,用低速钻钻孔,与相匹配螺钉固定。(4) 粉碎性骨折、伴有骨质缺损或断端间隙较大的病例,尽量保留有骨膜附着的碎骨,必要时取骨组织(如断层颅骨、锁骨、髂骨等)移植或植入人工骨块。其中眶、颧下区植骨者5例,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者4例,骨植入者4例。选择长度超过缺损区1~1.5cm的微型或小型钛板或支架固定,恢复正常外形。(5)上、下颌骨移位明显者骨折,完成RIF手术后,保持颌间固定2~3周,牙弓夹板保留1~3个月。(6)Ⅰ期治疗的66例均采用RIF,其中加颌间牵引固定21例。陈旧性骨折错位愈合16例,均采用RIF矫治。

  1.4 骨折愈合的临床标准

  咬合关系恢复。检查骨折段无移动,开闭口正常,颏部施以阻力做张口运动时骨折处无疼痛感。颌骨曲面断层X线片示:骨折线对位良好,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形成,即视为骨折临床愈合良好,并以此作为拆除颌间弹性牵引的指征。

  1.5 治疗效果

  82例中,72例骨折段顺利愈合,咬合关系恢复;3例发生再移位和变形,改颌间结扎,14~30d后恢复咬合关系;1例创口裂开(颏部前庭沟处),经搔刮并重新缝合后愈合;4例存在轻度咬合障碍,调合;2例钛板取出(1例术后感染,1例术后钛板松动)。

  2 讨论

  颌面部骨折的传统治疗方法多采用闭合复位,或辅以6~8周的IMF;一些开放复位的病例也往往用穿骨金属丝拴结固定;为了防止术后骨断端移位,一些上颌骨或颧骨骨折的病例还需做复杂的颅颌悬吊固定。颌间和颅颌固定长期限制了患者的口颌功能,造成患者的生理、心理障碍和机体器官组织的不良改变,如营养不良、发生龋齿和牙周病、骨组织修复能力失常和骨质疏松、颞颌关节废用性脱钙、粘连及强直等。穿骨金属丝拴结内固定又不能提供三维固定和足够的骨间压力,不符合骨间固定的生物力学要求[1]。RIF可提供骨段间三维方向的稳定性,保持了局部血供的迅速恢复和破骨细胞、成骨细胞的迅速增殖,从而加速了骨段间的愈合[2]。另外,使用RIF可缩短颌间栓结时间,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张口锻炼和营养摄取[3]。下颌骨粉碎性骨折断端均为不整对位,并常伴有骨缺损,RIF后可获得三维结构的稳定,增加骨块间的稳定性,以加快骨的愈合[4]。本组病例接受RIF手术后,上颌骨骨折和髁状突骨折者行颌间栓结1~2周,下颌骨体(角)骨折者行颌间栓结2~3周。因此只需短期应用IMF,就能早期恢复主动性的功能锻炼,避免长期IMF造成的不良影响,符合骨折的治疗原则。

  微型钛板与其它金属材料夹板相比,具有较好的组织生物相容性,无毒、无致敏性,在体内很少发生化学腐蚀,组织反应小;加之其刚性较低,对骨折区应力遮挡作用小,不会造成愈合后期术区骨质疏松。因此除非合并感染,钛板钛钉可不必取出,免除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该材料还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可弯成相适的弧度与骨面紧密贴合,固定牢靠;加之单皮质钉和夹板的微型化设计,几乎可以应用于颌面骨的所有部位,不仅适用于线形骨折和粉碎骨折,还可适用于固定移植骨,修复骨质缺损,更适用于无牙颌骨折和儿童颌骨骨折患者。

  由于面中部骨骼的解剖结构复杂,因此面中部骨折的诊断及治疗较为困难,广泛骨折后所造成的功能障碍和面部畸形较严重。近20年来, RIF已较好地应用于面中部骨折的治疗,并达到功能与形态并举的满意效果。充分利用开放软组织伤口入路或采用面部多个小切口,辅以冠状切口或口腔前庭沟黏膜切口,已成为现行治疗面中部骨折的入路模式。这样既可以保证切口隐蔽,又能充分暴露所有骨折段,利于矫正咬牙合关系,并做到精确的解剖坚强固定和确切的软组织处理,且利于早期完成骨折的修复与重建。在临床应用RIF技术中应注意:(1)固定前必须将骨段准确复位和确定原有咬合关系;(2)选择合适的微型或小型钛板放置位置。实施RIF时,应将螺钉置于垂直支柱的厚骨上。 Ewers在光弹模型中证实, 2 mm厚的骨皮质能保证2 mm钛螺钉的坚固性,眶缘、颧牙槽嵴、梨状孔边缘是放置微型钛板的最佳位置。对于一些复杂的伴有多个牙缺失和上、下颌骨联合骨折的病例,笔者认为在行RIF后仍需辅助颌间1~2周牵引固定。

  内固定术的并发症主要有咬合紊乱、伤口感染、神经损伤、螺钉松动等,其中咬合紊乱比较常见,导致原因通常为放置钛板的位置,1978年,Champy建立了下颌骨接骨板放置的理想线。此线代表下颌骨骨折的张力线,当下颌骨发生骨折时,张力曲线会导致内折移位,所以应在张力线上放钛板,可有效地对抗下颌骨在功能活动中产生的使骨折移位的张力。伤口感染是和患者的一般状况、骨折类型、治疗方法和治疗时间有关,而更重要的是患者牙齿情况和口腔卫生。对于骨折线上的牙齿,只要无牙折及牙体、牙周病变,我们尽量予以保留,尤其是下颌第3磨牙。在行钛板内固定同时做患牙固定术。应注意,当骨折线上的牙齿被拔除后,由于局部硬组织减少,内组织抗力与肌力平衡被破坏,骨的稳定性下降,易造成骨折错位愈合或固位不良[5]。

  微型或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与传统的钢丝穿骨固定比较,具有精确可靠的解剖固定、可加速骨愈合、减短或免除颌间固定时间、操作简便灵活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艳普,张海霞.下颌骨骨折的坚固内固定[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2,19:69.

  [2]BELL W H. Modern practice in orthogath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rty[M]. Philadelphia:WB Saunders Company,1994:23772382.

  [3]杨学文.正颌手术中使用坚固内固定的利和弊[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4,21:2023.

  [4]杨学文.坚固内固定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J].口腔医学纵横,1999,15(1):31.

  [5]沈海平.下颌骨角部骨折中第三磨牙的处理[J]. 上海医学,1999,20(3):165.

上一篇文章:颏下进路气管内插管在复杂面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下一篇文章:奥硝唑局部治疗智齿冠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0% (0)
0% (10)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
关于我们广告业务联系我们版权说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kqq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 口腔医学网 | 牙周炎 | 口 腔挂图 | 牙齿矫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