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涎腺资讯中心 Topics
巨大型巨舌症的畸形特点及治疗
作者:杨振祥 李健 李玲娜 黄晓星 任义前 刘宝林 郭渝成 马宝山 日期:2007年01月23日 来源: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浏览:

核心提示:

   1996-01以来,我们共收治了8例少见的特大型舌淋巴管瘤、血管瘤,并进行了半年以上的随访,临床治疗效果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3.5~60岁,平均21岁,其中海绵状淋巴管瘤4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淋巴血管瘤1例。单纯巨舌症5例,巨舌合并下唇海绵状血管瘤1例,巨舌并下唇、口底、左颌下血管瘤1例,巨舌并双颊部海绵状淋巴管瘤1例。伴有明显的牙排列畸形及颌骨畸形者5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切除巨舌,修整成形,术后随访6~30个月,全部病例舌外形、感觉、运动正常。1例患者经舌部手术、牙齿颌骨正畸、覆盖义齿修复等系列治疗后,使患者舌、牙颌畸形得到全面纠正,面部外观、咀嚼、发音明显改善。

  1.2 手术方法

  在相当于正常舌尖处的


舌背上,从中线上向两侧作弯度向后之弧形切口,并循舌两侧上缘向后下延长至舌根侧方,于舌腹面相当于正常舌尖前1.5 cm处开始向后上延长与第一切口汇合于舌根部,切除两切口之间的复合组织。另于舌根前缘至舌尖处,沿中线两侧作宽3 cm左右的梭形切口,深至肌层作一楔形切除,刀刃稍向外倾斜,将两侧舌背粘膜从后向前缝合至前端形成舌尖,再将舌腹组织瓣向上卷合与舌背粘膜缝合。上述方法保证了舌体在长宽厚三个方向的有效缩减。对于舌体厚度基本正常的患者,可仅在舌体上行“V”形切除。

  2 讨 论

  2.1 巨大型巨舌症多由先天性淋巴管瘤及血管瘤引起,舌体逐渐增大,肥厚突于口外,以后逐渐加重,每于感冒时舌体更加肿大变硬。患者由于多种原因,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发现和治疗,所以病程均较长。由于舌体长期肿大,继发牙齿排列紊乱和颌骨畸形,导致长期进食障碍,咀嚼差,营养不良,全身消瘦,严重影响容颜、饮食、语言。此外患者长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性格自卑、弧僻、内向,几乎拒绝一切社交活动。

  2.2 本组多数患者由于病程较长,舌体长期压迫下颌致面下1/3变长,测量人字沟至舌尖长从7.33 cm至13.5 cm,舌宽6.5 cm至7.5 cm,厚3.0 cm至4.5 cm不等。巨舌由淋巴管瘤引起时质地较硬,舌背呈粉红色,露于口外部分舌背表面光滑,乳头模糊,味触觉正常,痛觉稍迟钝,口内舌粘膜常可见许多密集成群如大头针头大小的无色透明小疱区,略高出舌体表面。血管瘤引起的巨舌质地偏软,可压缩,体位试验阳性,露于口外部分的舌体表面常有出血,伴有许多小的干血痂,舌腹呈紫红色。无论是舌淋巴管瘤及血管瘤,舌前伸及侧方运动稍差,舌上卷运动障碍,发音基本正常,颌下腺导管开口等结构清楚,舌根表面未见异常,个别患者舌系带紧贴于舌腹变宽,最宽处8 mm,高出表面2~3 mm。患者口内咬合关系大都较差,轻者或病程较短者前牙仅呈梭形开,重者仅有磨牙呈尖对尖咬合接触,其它牙皆呈开状态。前牙多有向唇侧倾斜,以下牙为重,严重者几乎与口底平行,上下切牙切缘间距1 cm~4.5 cm不等。牙间隙加宽而无触点,个别牙有松动、脱落。全口牙结石均在Ⅲ°上,伴有不同程度的牙龈炎及牙周炎。舌咽腭弓及扁桃体前移。畸形较重患者下颌体前段及中段向下弯曲,下颌角变钝,升支拉长,双侧髁状突前移,骨质结构正常,张口度正常。

  2.3 治疗

  巨大型巨舌症由于伴有明显的舌、牙颌畸形,其治疗仍是一个临床难题,为了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一般采用以手术为主的治疗,除了要切除修整巨舌外,还应尽量恢复患者的咬合关系,使患者得到满意的外形及咀嚼功能。在切除巨舌时要根据手术范围来决定是否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本文有5例进行了预防性气管切开),以免发生术后呼吸梗阻。由于患者经济原因,本文仅有1例进行了完整的系列治疗。此例巨舌切除后2个月开始进行上下牙列固定正畸治疗,半年后上下切牙间距已由4.5 cm减至2cm,1年后减至0.5 cm,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相关阅读:

    上一篇文章:颊粘膜鳞癌细胞凋亡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下一篇文章:舌下腺囊肿摘除术
    0% (0)
    0% (10)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
     以下是对 [巨大型巨舌症的畸形特点及治疗]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关于我们广告业务联系我们版权说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kqq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 口腔医学网 | 牙周炎 | 口 腔挂图 | 牙齿矫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