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POR修复颅眶畸形的临床体会
核心提示: 摘 要:目的 外伤性的颅、眶骨缺损畸形的治疗牵涉到颅眶外形和颅眶内容物的支持、保护功能的修复。外科医师通常采用自体骨移植或医用人工生物材料进行颅眶骨骼组织解剖连续性的修复以恢复颅眶的正常轮廓。然而自体骨移植临床上面临骨组织吸收坏死、供区损害或塑形困难,以及人工生物材料组织排异反应等问题。方法 临床应用由美国FDA机构批准的MEDPOR外科植入体修复颅眶外伤性
摘 要:目的 外伤性的颅、眶骨缺损畸形的治疗牵涉到颅眶外形和颅眶内容物的支持、保护功能的修复。外科医师通常采用自体骨移植或医用人工生物材料进行颅眶骨骼组织解剖连续性的修复以恢复颅眶的正常轮廓。然而自体骨移植临床上面临骨组织吸收坏死、供区损害或塑形困难,以及人工生物材料组织排异反应等问题。方法 临床应用由美国FDA机构批准的MEDPOR外科植入体修复颅眶外伤性缺损畸形病例32例。结果 术后最长随访时间两年,未发现排异反应,效果满意。结论 本文介绍了MEDPOR临床应用的手术方法和MEDPOR生物特性及术后效果。
颅眶骨组织缺损畸形的治疗牵涉到颅眶的外形和功能的修复。临床外科医师选择合适的修复材料,对恢复颅眶的正常轮廓外形和功能至关重要。当今临床上采用的材料以自体骨移植为主或辅以人工生物材料如硅胶、钛记忆合金、人工骨(HA)等。但上述材料在临床使用中存在有移植骨吸收、坏死和人工生物材料组织反应、排异,术后效果不满意等问题。我科自1996年以来,应用MEDPOR生物材料修复颅眶骨缺损畸形3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32例,男性24例,女性8例,年龄在18~52岁。平均受伤时间5个月。颅眶骨联合缺损21例(其中颅眶骨纤维结构不良囊性变1例),眶外侧颧骨缺损或移位凹陷4例,上颌骨眶底骨折7例。上述病例伴有眼球缺失2例,眼球内陷活动受限复视者9例。 手术方法:术前均采用三维CT和CT断层摄片,了解骨缺损范围、大小、形状以及骨缺损破坏与周围鼻旁窦的关系,了解眶内软组织脱垂、眼球内陷等情况,以指导手术。 手术进路:对于颅眶上缘缺损和眶外侧颧眶畸形病例均采用头皮冠状切口和根据需要附下睑缘切口,充分暴露手术修复部位。对下眶缘或眶底骨折病例单纯采用下睑缘切口,在眶底骨膜下充分游离眶内软组织,暴露眶底缺损或骨折部位。然后用经过术中塑形的MEDPOR生物材料,对缺损、凹陷及骨折裂隙部位进行充填修复。对有明显骨折移位的病例则采用截骨复位后再进行材料充填修复缺损。修复材料用钛板和螺钉与周围骨组织作坚固内固定。2 术后效果 本组32例病人,术后伤口全部Ⅰ期愈合,内固定的材料稳定,病人无主观异物或移动感,体表无植入体轮廓阴影或阶梯状畸形。长期随访最长病例2年,无明显组织排异反应和异物感。9例复视者中5例复视消失,2例程度减轻,2例无变化。病人术后对外形效果均感满意(图1)。本组病例中4例在术后3~6个月做了Ⅱ期残留软组织畸形修复。术中发现MEDPOR生物材料与周围组织紧密贴合,剥离后有血液从材料中渗出。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
图1 (1)(2)左额眶部骨纤维结构不良囊性变术前外观,左眼球轻度凸出。病例系18岁女性。(3)术前三维CT扫描,显示左额眶部骨组织缺损,缺损边缘骨骼组织软化,呈不规则状,术中发现左眶顶部已完全缺损,颅内囊肿压迫眶内软组织,左眶上缘软化骨质,全部切除,用MEDPOR生物材料进行额眶再造。(4)(5)术后1周,伤口已全部愈合,外观正常。术后3个月来信随访,病例对术后效果满意。
3 讨论 颅眶外伤后往往由于早期处理不当或限于条件无法即时手术修复,造成后期的严重畸形和功能障碍,由于眶骨的组成与周围骨组织解剖关系密切和对眶内软组织起支持保护作用,因此对眶的治疗不但牵涉到眶与周围骨的解剖关系和外观修复,同时要恢复眶的支持和保护功能。在修复过程中需使用修复材料来恢复颅眶骨的连续性和支持保护作用,因此选择合适的材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临床常用的手术方法是使用自体骨移植,包括肋骨、髂骨和颅骨外板等。但是自体骨移植手术创伤大,有供区损害、移植块塑形困难和术后吸收等问题,尤其在大块骨移植中存在坏死破坏的可能[1]。目前临床学者采用带血管蒂的骨组织移植术,如带血管蒂的颅骨外板移植,或吻合血管的髂骨、腓骨移植修复颌面部的骨缺损,较好地解决了骨吸收、坏死的问题,但此种手术难度更大,供区损伤和选择更受限制,而且塑形困难。因此临床学者一直致力于探索应用人工生物材料作为替代骨组织的修复材料。
相关阅读:
TAGS:修复,畸形,临床,体会
0% (0)
0% (10)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热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