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种植资讯中心 Topics
正颌外科手术后的牵引原则
作者:佚名 日期:2007年01月23日 来源:不详 浏览:

核心提示:

  摘 要:目的:对各类牙颌面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完成后行安氏Ⅰ、Ⅱ、Ⅲ类牵引的重要性予以讨论分析。方法:24例各类牙颌面畸形患者正颌术后进行了安氏Ⅰ、Ⅱ、Ⅲ类牵引。结果:经术后安氏Ⅰ、Ⅱ、Ⅲ类牵引后,术后3~6月手术效果稳定,为术后正畸进一步的建正颌外科手术后的牵引原则,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结论:牙颌面畸形正颌手术后,由于功能和肌张力的改造往往落后于畸形的改造,易致畸形的复发,术后牵引可帮助肌肉系统的改建,建立新的平衡机制,确保美观和功能的一致。

  神经肌肉还未适应这种新的平衡,加之上颌骨前移或下颌骨后退手术疤痕的牵拉,往往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回复,所以正颌外科手术后行安氏Ⅰ、Ⅱ、Ⅲ类牵引,对巩固疗效防止复


发保持术后效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正颌外科手术后牵引原则的重要性予以讨论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本组牙颌畸形患者24例,男性11例,女性13例;年龄在18~25岁之间。牙颌畸形类型:唇腭裂术后上颌骨发育不良8例,双侧颞颌关节强直术后伴小颌畸形4例,双颌前突4例,下颌前突3例,偏颌畸形3例,左侧周围性面瘫伴上下颌骨畸形1例,开正颌外科手术后的牵引原则畸形1例。所以患者根据不同情况作了各种正颌手术,包括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下颌骨升枝垂直或矢状截骨、颏成形术,根尖下截骨。术后24~72小时对咬正颌外科手术后的牵引原则关系应用安氏Ⅰ、Ⅱ、Ⅲ类的牵引治疗原则。术后每月随访。

  2 结果

  本组患者正颌术前行排齐牙列,纠正个别错位牙,去除上下颌矢状方向不协调及下前牙舌代偿,建立正常前牙的长轴倾斜度,协调上下牙弓的宽度,扩展上颌牙弓的正畸治疗,为正颌外科手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正颌手术后24小时到72小时病人不能自然对正颌外科手术后的牵引原则之模型外科所需的咬正颌外科手术后的牵引原则关系,应用安氏Ⅱ、Ⅲ类或垂直牵引引导上下颌骨进入要求的咬正颌外科手术后的牵引原则关系,而后作上下颌颌间结扎1月,并用颅颌弹力绷带制动颌骨3~6月。

  唇腭裂患者上颌骨发育不良患者,有上颌后缩复发的趋势,并维持安氏Ⅲ类牵引。

  偏颌畸形:在患侧作安氏Ⅲ类牵引,健侧作安氏Ⅱ类牵引。此时,牵引固定的咬正颌外科手术后的牵引原则关系是根据模型外科预先设计的,而不是达尖窝接触的最大状态。

  双颌前突患者进行上下颌前牙根尖下截骨后退,一般无需牵引固定。

  双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小颌畸形,术后用安氏Ⅱ类牵引加垂直牵引引导下颌向前向上。

  以上颌骨畸形患者4~6周拆除颌间结扎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复发,经以上牵引后,3~6个月开始稳定,基本建正颌外科手术后的牵引原则。术后3~6月后行术后正畸治疗,直至牙齿全部建正颌外科手术后的牵引原则,建立正常覆正颌外科手术后的牵引原则覆盖关系,患者不仅面形改善,而且功能也恢复正常。

  3 讨论

  3.1 牙颌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后牵引的意义

  虽然本组资料中大部分牙颌畸形患者,术前都进行了正畸治疗,消除了牙代偿,上下颌骨横向的不协调,去除了个别牙的正颌外科手术后的牵引原则干扰,而且正颌手术截骨部位也用钛板作坚固固定,以减少手术的回复。但正颌外科手术毕竟是一种人工造成的骨折创伤,由于牙、牙槽骨或颌骨骨段移到新的位置,会引起牙、正颌外科手术后的牵引原则、颞下颌关节、肌肉、舌原先的口颌系统在畸形基础上的平衡机制被打破。牙颌面畸形的矫治疗不仅要使牙颌面形态恢复正常,也要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因功能的改造往往落后于畸形形态的改造,所以神经肌肉在新的位置适应需要有一段过程,术后牵引就是帮助肌肉系统的改建,适应新的动力平衡[4]

  3.2 正颌外科后牵引的原则

  正颌手术,常由于鼻腔插管及上颌骨手术涉及鼻腔粘膜,造成其充血水肿,下颌升枝截骨后退,造成口腔容积减少,颏成形术由于涉及舌骨上肌群,止血不充分,往往会造成口底水肿,各类手术因素可造成上呼吸道的梗阻。在术后24~72小时后,病人完全恢复清醒,有咳嗽保护性反射恢复后即可作颌间牵引,让其进入正颌外科手术后的牵引原则板或不用正颌外科手术后的牵引原则板进入要求的咬正颌外科手术后的牵引原则关系。虽然在正颌手术中咬正颌外科手术后的牵引原则关系很易按模型外科对位之

相关阅读:

    上一篇文章:正颌手术后功能与肌功能重建
    下一篇文章:自体牙再植研究进展
    0% (0)
    0% (10)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
     以下是对 [正颌外科手术后的牵引原则]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说明 | 网站地图 | |
    银瀚科技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口腔医学网 | 牙周炎 | 口腔挂图 | 牙齿矫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