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种植资讯中心 Topics
个体化单侧唇裂修复术式的设计
作者:石冰 王晴 日期:2007年01月23日 来源: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浏览:

核心提示:

  摘要 目的:探讨更加合理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单侧唇裂修复术式。方法:将现有单侧唇裂畸形分为4种类型,并针对每一类畸形的特点,应用已知的几何学原理,进行手术设计。结果:共设计出4种常用的单侧唇裂修复术式,其中术式Ⅰ为Millard法的设计,术式Ⅱ与Ⅳ则是在Millard法的设计基础上,根据不同的适应证增加了Tennison法的手术设计,而术式Ⅲ则完全是一种新的设计方法。结论:个体化唇裂修复术式的设计与其术前畸形特征有了明确的一一对应关系。

  唇裂修复术式的设计,除了从几何学角度考虑,如何获得裂隙两侧唇峰有充足的下降复位而外,还需考虑所作切口部位对上唇正常解剖标志(如人中嵴、鼻翼、鼻小柱)的破坏与恢复效果。只有同时良好地兼顾了二者的关系,设计出的手术方法才能称得上是优良的手术设计,这也


正是Millard法与Tennison法能逐步取代其它方法的魅力所在。

  Tennison法的特点是能将使裂隙侧唇峰点旋转下降的轴心降到最低限度,从而能最大限度地恢复裂隙两侧唇峰点的位置,所以尽管其设计有可能会破坏人中嵴和需牺牲少许上唇组织,但仍能保持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Millard法的切口设计巧妙[1],且利于对鼻小柱、患侧鼻翼畸形的矫正,但相对于Tennison法而言,可使裂隙两侧唇峰点旋转下降的能力有限,故至今也未能完全取代Tennison法的设计。因此笔者设想吸取两法在设计上的长处,并据此设计能适应各类患者畸形特征的个体化唇裂修复术式。

  1 材料和方法

  1.1 定点

  单侧唇裂修复术式定点如图1所示。

个体化单侧唇裂修复术式的设计

图1 单侧唇裂修复术式的定点

  O 鼻小柱基部中点,N 健侧鼻翼基部点,M 患侧鼻翼基部点,O1 健侧口角点,O2 患侧口角点,A 健侧唇的裂隙侧唇峰点,B 人中切迹点,C 健侧唇峰点,D 患侧裂隙侧唇峰点(O2D=O1C)

  1.2 设计原理

  1.2.1 单侧唇裂健侧唇裂隙侧唇峰点的下降 在单侧唇裂的修复术中,当以O点为圆心,能使A点下降至与C点同一水平的必备条件是OA=OC。仅仅改变A、O两点间的连线形状无助于增加A点的下降距离。能增加A点下降距离的方法:一是将O点向下或外方移动,但在实际应用中(如Millard法)这种移动有限,过大则有碍术后美观。二是以O点为圆心,OA为半径,过O点作弧,以CO减OA的差值作参考依据,在弧上定P点(图2),并使AP=OCOA,待按O-A-P连线切开后,因OA'∥PA,所以OA'+PA≈OC,又因OA'=OK,PA≈AK,所以OK+AK≈OA'+PA≈OA,从而达到健侧唇两侧唇高的对称。

个体化单侧唇裂修复术式的设计

图2 单侧唇裂健侧唇裂隙侧唇峰点旋转下降的方法

  1.2.2 单侧唇裂患侧唇裂隙侧唇峰点的下降 在单侧唇裂中设T为患侧唇鼻翼基部的裂隙侧点,当以M点为圆心,能使D点下降至与C点同一水平的必备条件是MD=NC。能增加D点旋转下降的方法:一是将M点向外下方移位,但在临床实践中这种移动有限。而在MD连线内侧增设E点,按连线M-T-E和T-D作切口,并无助于增加D点的下降距离(图3-①②),所以其方法二是以M点为圆心,MD为半径,过O点向外侧作弧,以NC与MD之差值在弧上设F点(图3-③),使DF=NCMD,如此在按M-T-D-F(图2-③④)或M-T-F和T-F(图2-⑤⑥)作切开时,才能达到MD≈MF+FD=NC,因为MD'∥FD,MR=MD',RD=FD,所以MR+RD≈MD'+FD=NC,从而使健患侧鼻翼唇峰距对称。

个体化单侧唇裂修复术式的设计

图3 患侧唇裂隙侧唇峰点旋转下降的方法

  1.3 单侧唇裂畸形特征分型与术式设计

  在O1C=O2C的条件下,单侧唇裂健患侧唇峰高度差的变化一般表现为4种类型,其临床特征与对应的术式设计如下。

  1.3.1 Ⅰ型单侧唇裂及其术式设计 Ⅰ型单侧唇裂表现为AO≈OC,MD≈NC。适用于单侧唇裂Ⅰ型畸形的切口设计如图4所示,即Millard法的切口设计,但不做鼻小柱基部的转折切口,C瓣一部分用于延长患侧鼻小柱,另一部分用于修复鼻底(以下各术式同理)。

个体化单侧唇裂修复术式的设计

图4 Ⅰ型术式切口设计与缝合

  1.3.2 Ⅱ型单侧唇裂及其术式设计 Ⅱ型单侧唇裂表现为MD≈NC,OA<OC。适用于单侧唇裂Ⅱ型畸形的切口设计如图5所示,为增加OA的长度,以O点为圆心,OA为半径,过A点作弧线AP,并使AP=OCOA。健侧唇下方形成的A-P-A'缺损,需用患侧唇组织予以修复。因MD≈NC,所以只需在MD连线内侧定E点,E点的确定,应待沿AP连线切开后,A点下降至与C点同一水平后,根据AA'间的距离实际测得,一般可按DE≈AP的原则暂定。这一术式在设计上的特点是用患侧唇上设计的小三角瓣添补健侧唇下方为下旋裂隙侧唇峰而形成的缺隙,但又不增加患侧唇的长度。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相关阅读:

    上一篇文章:口腔颌面颈部整形——相关的基础知识
    下一篇文章:人工种植牙应用技术的进展
    0% (0)
    0% (10)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
     以下是对 [个体化单侧唇裂修复术式的设计]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说明 | 网站地图 | |
    银瀚科技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口腔医学网 | 牙周炎 | 口腔挂图 | 牙齿矫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