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外科资讯中心 Topics
1例白血病继发颌面部大面积坏死性筋膜炎的治疗体会
作者:蔡志刚 赵福运 吴江 朱正宏 李森恺 刘元波 日期:2007年01月09日 来源:不详 浏览:

核心提示:

  1 病例报告

  患儿,男性,1990年9月出生。1996年9月以皮肤出血点起病,就医于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儿科。根据骨髓象、免疫分型等检查诊断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2)”,并于人民医院持续规律化疗近两年共10个疗程,治疗顺利,化疗药物足量。在第10次化疗的骨髓抑制期,患儿出现发热、牙龈出血及颌下区感染、肿胀,化疗第10天,病情加重,颌面部进行性肿胀加剧,从而出现呼吸困难,紧急行气管切开插管术,术后憋气症状有所缓解。颌下区肿胀持续性进展,皮肤表面开始有渗出,进而溃烂、坏死,抗生素无法控制,急请我院颌面外科会诊,诊断为“白血病继发颌面部大面积坏死性筋膜炎”(图1)。治疗给予高渗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后,创缘以碘纱覆盖。同法持续换药1周后坏死组织分离,去除坏死组织后见口底、颏部、颌下区及颊部洞穿性缺损,下颌骨体完全暴露,舌体下垂,双颌下腺完全暴露且有唾液外渗。



  继续按上法换药2周后周缘坏死静止,开始有新生肉芽组织生成,在暴露的下颌骨体上打眼以促进肉芽组织长入,1周后肉芽组织包被下颌骨体。此时患儿病情平稳,体温正常,查凝血全项、免疫球蛋白均正常。经人民医院儿科、整形外科医院及我科会诊认为面部缺损整形修复时机基本成熟,考虑手术治疗。于1998年7月16日转来我院。入院时一般情况差,精神欠佳,贫血面容,头发完全脱落,双颌下区、颏区及面颊下1/3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已有新生肉芽组织,创面少许渗血,伴涎漏。舌运动受限,下颌骨外露,包被新生肉芽组织。入院后继续以高渗生理盐水处理创面以进一步减少渗出,同时以碘纱覆盖创面以刺激新生肉芽组织增生,10天后创缘明显收缩,创面大量新生肉芽组织,下颌骨已完全被新生肉芽组织所包被。

  各项术前准备工作均完成后于1998年7月28日全麻下行“口底、面颊部大面积缺损斜方肌瓣修复术”,术中皮瓣设计如图2示,原设计皮瓣拟于瓣尖部折叠修复口底缺损,术中发现将口底及舌腹软组织松解后,可与下颌骨舌侧新生肉芽组织严密缝合,同时使粘连、下垂的舌体得以复位,并严密关闭口底,从而斜方肌瓣仅用于修复口外组织缺损。手术顺利,于1998年8月22日顺利断蒂。

  断蒂后10天,患儿伤口愈合良好(图3),背部伤口瘢痕愈合,拔除气管插管后1周患儿出院。

  患儿术后1年复查,白血病各项化验结果均正常,面部缺损修复较理想(图4),皮瓣边缘瘢痕明显,舌运动仍受限,发音基本清晰。

  2 讨论

  随着对白血病的深入认识及化疗药物和技术的改进,白血病的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持续、规律及大剂量化疗可能造成一系列并发症,严重者可以造成器官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本例患儿即在化疗即将结束时出现严重的继发感染,直至发展到颌面部大面积的坏死性筋膜炎。通过对该例患儿的治疗,我们有以下体会。

  首先是对颌面部大面积坏死性筋膜炎的认识和治疗。我科会诊时该患儿已从感染期进入腐败坏死阶段,但坏死组织尚未与正常组织完全分离,感染、坏死物表面伴有大量的渗出,加之唾液的浸泡,如在此时处理不当则有可能无法控制感染,感染坏死范围进一步扩大。如过早去除坏死部分组织,则由于坏死组织尚未与正常组织完全分开,强行去除可能造成出血或更严重的菌血症,对患儿造成致命的打击。所以此时的治疗应以全身抗感染为主,采取措施减少感染局部渗出物及分泌物,在局部阻止组织坏死的进一步蔓延。在

相关阅读:

    上一篇文章: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浓度筛选实验研究
    下一篇文章:自体耳廓软骨瓣置换或重建颞下颌关节盘——临床疗效评价
    0% (0)
    0% (10)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
    关于我们广告业务联系我们版权说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kqq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 口腔医学网 | 牙周炎 | 口 腔挂图 | 牙齿矫正 |